我写信给你,但仍未回电。
我把我的地址、姓名和电话都留在了信末。
秋天里给你了两封信,你肯定都没有收到。
可能是邮局或者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毕竟有时我会把收信地址写得很潦草。
不管怎样,你女儿好吗?
我女友也怀孕了,我要当爸爸了。
如果是女孩,你猜我会叫她什么?
Bonnie。
……
我知道你也许每天都听见这句话,可我是你的头号歌迷。
我的房间里贴满了你的海报和照片。
我也喜欢你和Rakus做的歌,简直棒透了。
不管怎么说,我希望你能看见这封信,给我一个回复。
只是聊聊天,作为你最忠实的歌迷——stan。”
紧接着奏响的这《stan》,便是阿姆和他的导师dr。dre对流行文化把控力的完美展现。这支单曲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巧妙地将嘻哈文化的讽刺性和批判性,融进了一个普适的、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外壳里。
《stan》的叙事结构十分独特,采用了嘻哈歌词中罕见地书信体形式,通过一封封逐渐变得极端的信件,推动故事的展开。第一部分是stan作为忠实粉丝给eminem写的信,他表达对偶像的崇拜,并透露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第二部分则是eminem对这些信件的回应,开始时他并未意识到stan的内心已经变得如此扭曲和危险。最终,歌曲以stan的悲剧性结局收尾,揭示出他的极端崇拜和精神崩溃。
这种书信体的叙事方式,让歌曲充满了层次感和戏剧性。它不仅突破了传统嘻哈歌曲的形式,更让听者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在其中,与角色们一同经历着情感的起伏。stan的信件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崇拜、失望与愤怒,和eminem的回应之间的反差,使得整歌的情感弧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亲爱的s1im,你还是没有给我回信或者回电,我真希望你能给我这个机会。
我没有生气-我只是觉得你不给歌迷应答这件事,真的太糟糕了。
如果你不想在演唱会之外搭理我,你大可以这样做。
但你至少应该给马修签个名。
那是我的弟弟,只有六岁。
我们在寒风里等了四个小时,只等来你的一句拒绝。
这太糟糕了,伙计,你可是他的偶像。
他想要成为像你那样的人,他比我更喜欢你。
我没那么生气,我只是不喜欢被欺骗……”
s1imshady这个人格自诞生以来,就以揭露社会不公、批判名利场的虚伪为其核心内容。《stan》同样继承了阿姆这一虚拟人格的特点,它描写了一个极端粉丝的疯狂崇拜,揭示了娱乐圈对人们心理的潜在伤害,以及明星与粉丝关系中可能存在的病态心理。
“记得我们在丹佛的那次相遇吗?
你说过如果我写信,你会回信的。
你看,我们其实有相同的境遇。
我也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
他总是背着我妈妈在外面鬼混,还成天暴打她。
我能在你的歌里看到我自己。
所以在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
我会独自一个人驾车在街上游荡,
播放你的磁带。
我孑然一身,只有你的歌可以帮我走出抑郁。
我甚至在胸前纹上了你的名字……
有时候我也会割开自己的躯壳,看看它究竟能流多少血。
肾上腺素的刺激,那些痛楚是我寻求的逃避。
看,你说的什么事情都是对的,我尊重你,因为你是那个吟唱真相的诗人……”
阿姆的歌词,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娱乐圈和追星文化的批判上,而是把这种批判扩展到了更普遍的人性和社会问题上去。stan的偏执、孤独和绝望,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情感空虚、生活无望时所产生的极端行为。在冷战结束,特别是911事件生之后的西方社会里,这种空虚的失落感普遍到令人心悸。
所谓“历史的终结”,不外如是。
因此,歌曲表达的内涵,远远出了嘻哈文化的框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