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响,那深邃眼眸凝视着殿下的容止,似在考量过往种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片刻后,声如洪钟般问道:“容爱卿,你自身可有何想法?中书令之位,权重责深,非儿戏也。”
容止闻听赶忙跪地,脊背挺直面容谦逊,
拱手回道:“陛下,臣承蒙陛下厚爱、诸公抬举感恩涕零。
然中书令一职,位高权重,臣自知年轻资历浅恐有负陛下期许朝堂重托。
但臣既食君禄,便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若陛下信得过臣委以此任,臣必当殚精竭虑,日夜勤勉严守机要辅佐陛下,以报圣恩于万一。”
帝九尊神色未露端倪,目光又扫向群臣,
缓声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一时间,殿内再度议论纷纷,有的颔赞同,有的面露思忖之色,各怀心思,只等帝王最终定夺,
让这朝堂之上,因这一职之荐,再度陷入微妙且紧绷的氛围之中。
帝九尊目光转向殿侧,声音沉稳有力,开口问道:“太师,你久历朝堂,见多识广,于这中书令一职空缺,如今举荐容止一事可有见解?”
太师身着一袭绛紫色朝服,头戴官帽帽上玉饰温润,
岁月虽在他脸上刻下了纹路,却掩不住那双目之中的睿智精明,此刻听到帝王问询,
稳步踏出队列双手交叠于袖笼,
微微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容大人着实是不二之选。
陛下登基当年,容大人便夺魁高中状元此乃祥瑞之兆,自带不凡气运,为陛下初政添彩增色。
这些年,观其行事作为,不管是文案理政还是此番金矿这般繁杂实务,皆处置得井井有条,尽显大才风范。
中书令,执掌诏令拟定机要诸事,需才思敏捷且沉稳可靠之人,容大人二者兼具,必能于这职位上大放异彩,助陛下稳朝堂畅政令,老臣力荐。”
帝九尊微微点头,继而看向右丞相,目光带着问询之意。
右丞相他阔步上前,跪地行礼后朗声道:“陛下,臣附议太师所言。
中书令一职,品级既高权责更是重大,关乎朝廷中枢运转不可不慎。
容大人虽年轻,却不可小觑其出身状元,才学自是顶尖更难得是历经磨砺,实干能力亦是群。
往昔政务,但凡经他之手皆能寻得妥善之法,办得利落漂亮。
臣与他共事,深知其心思缜密、断不会被繁难事务绊住手脚,以他之能担此重任,恰如其分定能不负圣望,还望陛下恩准。”
可就在此刻,一道不和谐的身影自朝臣队列中迈出,
打破了这看似已然达成共识的局面,恰似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气氛瞬间剑拔弩张起来。
率先站出来的是一位年过半百、面容冷峻的御史大夫,
他身着墨色官袍,袍上绣着的獬豸张牙舞爪,似在彰显其监察朝堂、铁面无私的职责特性。
只见他大步走到殿中,“扑通”一声跪地,昂直视帝九尊,
高声禀道:“陛下,臣以为,中书令一职干系重大,断不可仅凭出身与寥寥功绩便仓促任命。”
言罢,侧身瞥向容止,目光中满是审视与质疑,“容大人,固然是陛下登基那年的状元,才学出众毋庸置疑,可其入朝任职迄今不过短短两年,资历尚浅呐!
中书令乃正三品高位,身负草拟诏令、执掌机要重任,需深谙朝堂规矩熟稔各方政务运作脉络之人,方能游刃有余。
这般毛头小子纵有几分小聪明,又怎堪当此大任?
一旦有所差池,危及的可是朝堂政令,动摇的是国之根基呐,陛下万不可轻举妄动。”
这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低声议论,有附和之声隐隐传来,亦有面露犹豫、静观其变者。
容止神色未改,依旧身姿挺拔面容沉静,拱手对着帝九尊行了一礼,
刚欲开口辩驳,户部尚书已然按捺不住,抢步上前,
怒目圆睁瞪着御史大夫,高声驳斥:“大人此言差矣!资历深浅何时成了衡量能臣的唯一标尺?
古往今来,多少豪杰英才年少成名建不世之功,年龄与任期不过是刻板数字,怎及真才实干重要。
容大人于金矿一事成果斐然,其间展现的统筹谋划、应对棘手难题之能,
诸位有目共睹,这便是绝佳证明,足以见得他足以胜任中书令,大人莫要因循守旧,误了朝廷用人时机!”
御史大夫“哼”了一声,拂袖转身,直面户部尚书,
分毫不让:“金矿一事不过偶有所成,怎能以偏概全?
中书令掌管机要多年,需沉稳持重步步为营,一个毛躁后生面对复杂朝局、各方势力纠葛,难保不会慌乱出错。
我等身为朝臣,自当为陛下社稷着想,怎可因些许眼前功绩,便罔顾潜在风险,将如此要职随意托付?”
此时,礼部尚书也站出来,神色严肃,
义正言辞道:“大人怎知容大人会慌乱出错?其出身状元才学打底,又历经实务磨砺,岂是你口中的‘毛躁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