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还不好解释,像周教授这样的中央级的经济学者,甚至都在中央指示下,亲自下场,多次在各种社交媒体、门户网站媒体上,讲解这里面的道道,基层宣传也一直在做,但是这个问题是很难让大家真理解并接受的。
“看来小企同志还是这么认为,我个人的意见也是赞同的。”
新一届的保民官也开口支持企业的说法,大执政官也是一样的态度,不过他作为最后的大领导,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要充分让各方都表明自己的诉求再统合考虑。这不是个小事情,必须慎重。
同时,保民官还介绍起了风信子号的研究进展,目前可以说是“天上的事每一个都是大事”,中央也是有专项小组天天专门管理风信子号的事务,突出一个特事特办,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待遇堪比当初的企业。
“风信子的研究,目前在新材料方面有一些原理的突破,但是离应用层面还很遥远,三年仿制都无法保证。”
“引擎和护盾技术,目前我们进展很缓慢,据项目组报告说,所有原理都是我们现阶段无法理解,即使有小企同志的配合解析,也过于先进,无法理解。从基础物理的理论层面就超出了现阶段的科技若干个世纪,要想有突破,估计要时间。”
“对紧急维生舱的唤醒研究,目前有一定进展,预计在一年之后,可以尝试开启维生系统,尝试对仙女座的客人进行唤醒,不过有风险,我们的生物冷冻科技现在刚起步,无法确保百分百的安全,要是出了意外,那损失可就大咯。”
企业对此可谓深有所感,毕竟风信子的科研组她是去过的,当时还协助做了很多解析工作,但是星路虽然能解析很多技术,但是对方过于先进,日常整出来原理摆在面前都吃不明白,要整合到现有的科技里更是太早,只能当技术储备封存起来,等将来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启封,继续研究和实用化。
“还有,小企同志,你之前报告过的,关于虫族的‘追杀者’的消息,我们在风信子号提取出的星图资料里,有所发现。”
“追杀者?”
“对,是cortana协助转译的,不过即使她帮忙,我们也用了最好的设备,但是目前也只能解析出几个单字和词汇,其中有一个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
“如果我们的翻译没错的话,应该译成‘天灾’。”
企业一下子来了精神,追问道:“还有吗?有具体的描述吗?”
保民官只是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从零开始解析一种不属于任何地球已知语言体系的语言,对方的基础发音系统甚至都可能和我们不同,这个信息量太大了,而且对方是高度复杂的星际文明,有大量的词汇我们的语言里现阶段根本没有对应,语言小组那边日夜连轴转,但是进展很缓慢。”
这一通对话下来,现场更加沉默了,虽然不知道“天灾”具体是个什么,但是光听这个词就觉得不是什么好东西,多半是个比虫族更麻烦的玩意儿。
“根据cortana和破译小组的逻辑推理,结合很多碎片的信息,我们倾向于认为,虫族和这个‘天灾’,有密切联系。”
“甚至于。。。”
“甚至于,它们就是被天灾打残,追杀到太阳系的,对吗?”企业想到了自己当初做的那个梦,还有日常和星路相处时候,经常偶然得到的一些碎片信息,也得出了这样的推测。
“对,而且,风信子号的星图中,曾经记载过类似虫族的生物。”
保民官环视了一圈,这里的都是知情者,对企业也没什么好保密的,于是从保密的三防箱里,取出了一个全息图像装置,里面有拷贝的星图信息。
随着全息装置的展开和运行,那幅动人心魄的银河画卷又再次在大家面前展现出来,随后大执政官亲自走上来,标记出了一个星系。
“就在这个位置,波江座天苑四旁边的这个星系,很不幸,根据星图的记载,现在它已经消失了。”
说话的同时,星图里的那颗体型比太阳略大的恒星,直接发生了爆发,数以亿吨的物质和强大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被抛洒出遥远的星空,整个恒星系的行星都被风暴吞噬。数以万年之后,这里运气好还能留下一颗白矮星的残骸,行星估计就外层的能幸存,宜居带以内的都凶多吉少了。
说到这里,大执政官有深意地看了企业一眼,用意不言而明。
“波江座天苑四。。。”
企业看着星路上的指示,陷入了沉思,开始思考这里面可能的联系。
“所以,我转达政治局的意见——”
“波江座天苑四,我们应该去,也必须去,这是对我们前途的负责。”
同时,大执政官还指了指企业星路面板上介绍的那颗宜居行星,距离恒星第二顺序,大小在星系里第四位的那颗橙红矮星。
“它的开发条件也十分优越,适合全星球的开发,可以作为我们迈向远地星系的门户。”
“小企同志,你觉得叫它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PS:终于,写到这了,哎,不瞒大家说,当初就是被致远星带入科幻的大坑的,所以就是想想着致远星的这个情怀。
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了这个想法,才开了文,为了这盘醋,才包的饺子,我可能是闲的蛋疼。
来张致远星的美图_(:з」∠)_
第254章新德国出兵北非事宜
在共和国刚刚定下向波江座进军的战略目标之后,整个战略都有了重大调整。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国家的重心将会不得不从战争里倾斜一部分到移民开发的准备工作中去。
为此,中央已经在筹建“星际开发建设委员会”,将来可能会升级成一个部,比如“星际移民开发部”什么的,不过那都是后面的事,现在还是处于保密阶段的。
同时,整个军事战略,也调整为了“积极防御,有限进攻”的八字方针。在中央随后召开的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在“三至五年内不主动打大仗”的这个提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论证。
在战略防御的背景下,月球反击战要推迟,同时东南亚、南亚战场,也将转入“攻势防御”的大框架内。即在战略上进行防御,战役上不排除进攻打法,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
同时,有限接触前提下,以空中力量、远火力量和轨道力量对地面的合成火力打击,也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尝试方向。毕竟一旦大规模的陆军参战,那战役就必然会扩大化,这个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弹性防御的空间,在东南亚暂定为北纬17度线,在印度以恒河流域为最后的壁垒,往南的区域都是弹性防御的战略缓冲区。越过这样的底线之后,不排除发动大规模反击战役的可能性。
军队和战争为建设让路,但别忘了保护建设成果的职能才是本质,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如果局部出现了恶化,那为了防止战火烧到国境线甚至国内,威胁和平建设的环境,必要的反击是必须要准备预案的。
国内的群众相对于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目前的战争紧张度算是偏低的,实际生活受到战争影响也是比较小的,这就是长期把战火挡在国外的成就。
这个筹备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处理好之后,将会是公开进行的,届时将会以“向致远星进军”的口号作为宣传基调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毕竟大规模的移民开发,本身移的就是人民群众嘛,还有大批的民用工业建设,早期建设者的报名等等,又不是什么纯军事项目,肯定不是彻底保密的。
不过在“致远星开发建设”的这样一个大的项目计划之下,肯定会有很多保密的子项目那是肯定的。特别是一旦有涉及到先驱的部分,那属于绝密中的绝密,若干个世纪都保密下去都是可能的。
不仅仅是国内的调整和准备,对外的很多战略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