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宫中的宫廷乐者,大半被后主抵作金银,一并送去了汴梁张宰相的府中…”
“而那位宛姓的小姑娘,也有人瞧见身在其列…”
…
“所以…”
受益微以叹息,甚漏感概。
“那宛娘子…”
拂面煦风中,两人相同的沉默似乎已应证了往事里一致的真相。
“后来…”
“你父亲快马加鞭赶回汴梁,将多封书信送至宰相府中、多番言辞恳求,只为…只为求见女儿一面。”
“却是张洎恃才傲物,趋炎附势,又岂会理会一个无名小卒的恳求。”
“况且…宛卓生出自国公府,而魏国公这般开国功臣,在朝中没少给这位降臣难堪…”
“张洎不由分说,自然拒绝了此事。”
…
“就在你“父亲”郁郁寡欢,反复想起发妻临终前嘱托,满心皆是“接回女儿、替女赎身。”这声泪俱下的忏悔时,他长跪于宰相府外,仿佛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遇…”
…
“也许…是被这真心忏悔所触动。”
“也许……是因父母之心所同理…”
“此时,宰相府中,有一人…”
“悄悄找到了你父亲。”
耳边话勾起满眼泪光,北玉的侧眸隐约闪烁起来。
“那一日,以江秉文为首的六位乐人,以及宰相府、皇宫中,大势来自于金陵城中的所有宫人…”
“皆表示为了碧澄姑娘,为了国人最后仅存的颜面和尊严,而表示愿意倾囊相助。”
“副尉大人听罢这一切,不由满心诧异、愧疚不已。”
“自己曾贪生怕死,为了一己之安而弃女投敌。而来到敌国,却也有为了己心坚守都城……即便被昏庸国君以抵为物,却依旧不卑不亢、风骨峭峻的忠义之士。”
相视泪光下,少年难释的话语令北玉生出了几分悲悯的哽咽。
“凡金陵城者,为了碧澄姑娘,皆纷纷慷慨解囊…上至仕官、下至宫婢,无一不心怀爱人爱国之心。这一切…”
“甚至让朝中对张洎心怀不满的旧臣们亦心生出了丝丝触动与同情。”
“世间之人,仿佛窥见了…”
“那些自尊被踩至脚底的至卑之人。”
“为了守住最后一丝残存的希望,而不惜一切…”
“纷纷赴进了火光里。”
少年的动容之语让北玉默泪而下,她微微颤喘,胸口却再也止不住抽噎……
“后来…”
…
“在众人协力下,副尉大人…”
“终替女儿凑够了赎身的百两黄金。”
…
“而此事…因牵涉甚广,又在朝中被传得沸沸扬扬。”
“身为降臣身份的张洎不甘指责……”
“所以不得不收下了宛娘子的赎身钱,以平众怒。”
“只是…”
“悠悠众口,撕开了讨伐的端口,朝中人不断参奏弹劾,让宰相大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
“他一边将宛娘子脱籍之事百般推脱,一边又巧言善辩、伺机而动…”
…
“碧澄姑娘赎身之事不了了之,而众人筹集的毕生心血亦被无信之人中饱了私囊。”
“就在大家义愤填膺、束手无策之际,此时……”
“有一女子,走入了众人的视野里。”
“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