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战国万人敌 > 第二十六章 双赢(第1页)

第二十六章 双赢(第1页)

市掾就是市场,但吴国境内,设置市掾并非是靠商人的自发性,或者说底层的自由贸易。而是由政府来规划,姑苏作为都城,是由太宰佐官一手操办。至于边疆区的县,则是由县相亲自主抓。

列国大同小异,精英阶层相当的务实,并不存在死认钱就丢人的情况。而且列国顶级精英,在针对商品经济、贸易流通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公子巴跟李解说过,凡是大国的太宰、相,只要是出名的,都出过书。

其中又以齐国和晋国为最,齐国先后有五个相针对“平准”“财货”出书,并不是简简单单面向君主的策论,而是一套关于如何平稳国内物价的指导理论。晋国也不遑多让,前后有十几个大夫总结过“殖”,也就是货币价值。

由此发展而来的经济特色,那就是齐国以发达的贸易闻名于世,列国提到有钱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国巨贾。

而晋国则是实力强横,币值稳定。使用晋国“币”的国家有几十个,甚至连戎狄部落前来列国交易,除非是以物易物,否则只要是现金支付,肯定使用“币”。

不过不管什么方式,建设市场都是重中之重。

列国愿意前往吴越的商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吴越两国但凡能有个像样的市场出来,对市场所在地,都是一种惊人的福利。

只不过,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做市场。

首先人口一定要上来,其次交通一定要便利,最后就是社会环境稳定。

原本像“百沙”之地,只有最弱小的商人,甚至可能就是个行脚商、货郎,才会前往“百沙”之地冒险。

但是现在,情况大大的不同,“百沙”统一了,至少在形式上是已经完成了统一。他们的共主,就是原先的白沙村村长,现在的阴乡乡帅李解。

这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整个“百沙”的总人口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哪怕不去销售什么东西,从“百沙”采购水产、盐、桑叶、木材等等日常物资,走量也是有得赚。

李解的“重信轻财”之名,则是更加坚定了商贾们的信心,因为一个地方的统治风格,这年头是跟着领导人走的。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李解重信,那么“百沙”将来就会重信,这是时代的规律。

那么,对路过的商人们而言,“百沙”就是一个人口数量丰富,地区环境稳定,统治者强悍卓越的“潜力”市场。

更何况,“百沙”并非没有独门物产。比如说鱼干,“百沙”就能对外出售鳝鱼干、鳅干、熏鱼、烤鱼干等等,和云亭、芙蓉甚至是延陵这种大城市比起来,都是产量数倍。

这个时代的食品保存不易,像“百沙”出产的各种水产鱼干,对于商队而言,都是相当不错的土特产,从吴国贩卖到中原诸国,都是有利可图的。

再比如竹制品,“百沙”能够稳定地对外供应相当数量的竹篮、竹篓、竹凳,这是姑苏城任何一个商家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只有极少数的封君大贵族,才能通过祖传的人口技术积累,才能和“百沙”的产量相提并论。

其中缘由,“百沙”之外人的想要了解,但始终不得其解。

所以哪怕是想要搞明白其中的原理,云亭、芙蓉等地的商人或者地头蛇,都会愿意在阴乡建立市掾。

正式的市掾,是会派遣市令的,当然因为阴乡属于“怀柔”政策的产物,很有可能市令就是个偶像,主要还是交给阴乡自己来处理。但对阴乡之外的人来说,这就是可以长期稳定地在阴乡市掾进行考察。

对外界商人和李解来说,这是双赢的事情,合则两利,没有不高兴的理由。

不过好消息是萌萌哒的嫱告诉他的,自然是要给嫱来一点福利。

“咱爸还在给芙蓉‘乡老’做保安?”

给贵族做保安,没什么丢人的,更何况还是“德高望重”之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