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他爹以郭老爷的身份和雁门县知县叶青相处得不错,都已经聊到战略国策上了。
传国玉玺四个字的分量,在朱元璋这里很大,在朱标这里也很大。
朱标走到烛台面前,烧掉信件之后,就走出书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眼里尽是期盼之色。
他也想尽快认识一下这位,得到他母后高度评价,被他母后保到现在的叶大人。
他很想知道,一个想要鲸吞敌人三十万大军,还敢“贪”传国玉玺的巨贪,到底长什么样子。
也就在此刻,
已经送完军情急奏的信使,又敲开了魏国公府的门,并亲手把“郭瑞”的亲笔信,交到了徐达的手里。
这名信使是叶青的人,他来送信的体验的就是,郭瑞二字在魏国公府非常的好使。
他只是半信半疑的说了一句“郭瑞郭老爷有信,要亲手交到魏国公的手里”,魏国公府的人,就直接把他带到了魏国公徐达的面前。
信使离开之后,徐达这才打开了信件。
信件内容:“魏国公在上,”
“雁门知县叶青叶大人知草民与魏国公相识,便托草民书信一封,献上北伐战策,以下诸言,皆为叶大人口述,草民书写。
”
“。”
“若魏国公认为此策可行,只当是自己想出来的便可,切莫提及“叶青”二字!
”
这封由叶青口述,由“郭瑞”郭老爷代笔的信,比起朱元璋给朱标的信,就要长得多了。
因为给朱标的信是老子命令儿子,只要让儿子明白是怎么个事情就行。
但这封信却实际上是叶青这个区区七品知县,越级给早已名满天下的魏国公徐达提议献策的信,不讲明白因为所以是不行的。
其实主要还是叶青并不知道郭瑞就是朱元璋,所以直接把这封提议献策的信,写成了“论文”。
只有讲明白利弊关系,才能够说服徐达!
但也因此,这封信直接就让“雁门知县叶青”六个字,烙印在了徐达的心里。
徐达走到门外,背着手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眼里也尽是期待之色。
“叶青?”
“听说只有二十三岁,还是大明首届科考的举人倒数第一名?”
“如此平庸的科考成绩,却能让我皇帝老哥,对提拔你的考官和吏部官员先罚后奖?”
“不仅如此,现在还能让我皇帝老哥,帮你写信给我,推荐你的战略战策?”
“确实是好战策,也确实胃口大!
”
“如果真如你所说,吞了他三十万大军,还找到了传国玉玺,你将立下不世奇功!
”
想到这里,徐达也觉得叶青有点小看他了,他徐达可不是贪图别人功劳的人。
再者说了,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真的没必要再贪什么功劳,他明天早朝一定会让“叶青”二字,响彻朝野上下!
其实徐达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原因!
前不久才破获的濠州大案,就是他叶青的功劳,太子朱标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表扬过叶青。
可也正因如此,他叶青直接就变成了淮西勋贵的公敌。
所以,他想让这个不世奇功,成为这么一个不惧权贵的好官的“免死铁卷”!
第二天一早,
由太子朱标主持的朝议,在奉天殿开始。
胡惟庸第一个站出来,奏报了雁门县的军情急奏。
紧接着,徐达也抱着玉笏站了出来。
“臣徐达,有本要奏!
”
。
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求月票,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