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大明家父沈万三 > 调控市场(第2页)

调控市场(第2页)

但是因为地广人稀,这些田地都几乎没有人耕种。

有限的人,都去耕种朝廷分给他们的田地去了。

而这些田地产出来的粮食,交给朝廷。

朝廷需要用钱的时,未必是用白银或者铜钱结算,是而用粮食结算。

而如果永不加赋,遇到天灾,朝廷没有多余粮食,就只能花钱去民间购买。

所谓农税几十万两。

这几十万两,是大户人家不想交粮食,用钱财来交,再加上其他粮食,折算下来的银钱,而不是实打实真收上来几十万两白银,或者铜钱。

朱元璋听罢这话,一拍脑袋,感慨道:“刚刚还在思索问题,思索半天都没有,没想到旺儿直接就点了出来,确实啊,旺儿,如果永不加赋!”

“忽然遇到点什么问题。”

“朝廷原本收的粮食不够,如果去民间购买粮食,这可不是一个价了啊!”

他直接说道:“如果说,朝廷缺粮食,去民间嘛,以往一贯钱能买接近四百斤粮食,可那会,可能一贯钱只能买四十斤粮食,这不就是让奸商们牟利了吗?”

“虽然咱不愿意。”

“但咱知道,诸多官员肯定会和粮商有勾结,价格一定是如此,无法更改,可这不就等于咱吃哑巴亏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粮价真的涨上来了。

朱元璋就算把粮商砍了一个遍,也没有用。

反而砍了,甚至可能会出现粮商不卖粮食给朝廷了。

除非朱元璋派兵抢。

但那就不是王庭该做的事情了。

硬的不行,软的更不行,下面的官员一定有粮商支撑,到时候去采买的官员,上报的一定是极高的价,且官员们会用尽各种办法,显示就只有这个价。

就算朱元璋杀他们都没用。

于钱财和世家对比。

个人生死,何足道哉?

家国情怀!

家永远在国之前。

这是数千年来的文化熏陶。

朱元璋细细思索这些事情后,对于永不加赋表示出担忧来了。

沈旺则直接搬出一套体系,说道:“陛下所言这些事情,都可以有极好的办法来解决。”

“噢?”

“你说说!”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因为以他的角度来看。

如果粮商真的提价,朝廷是没有办法。

哪怕派遣锐意进取的官员去,手段如果强烈,这官员的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回事,更别提强行压价了。

“建立大型粮食仓库!”

“每年不断购买诸多粮食,存放在于仓库之中!”

“形同原有官仓,但是有个区别,那就是这种大型仓库,是具备衡量市场的能力,可以在市场自由交易的!”沈旺说道。

朝廷是官仓,是用来防备天灾人祸的。

这个仓库,没有灾祸时,谁开,就是死罪。

而仓库中粮食更是一直储存着,并不具备市场交易能力。

“市场自由交易?怎么说?”朱元璋困惑的问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