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提示言诀,他唯一关注的博主更新了动态。
言诀习惯性点开「清和今天吃什么」的主页,十分钟前女孩发了条新博文:「换了工作地点,之后也许会很忙,很抱歉不能像从前那样定时更新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更新只能靠缘分,大家不必一直等着。谢谢你们的支持,祝好。」
是啊,她很快要开启新生活了,崭新的,没有他的生活。
-
许轻在法国待了一个多月才缓慢地适应了这边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法国的工作节奏比国内慢很多,之前在国内,许轻发给欧洲同事的邮件往往要隔一天才会收到答复。倘若不是重要的事情,对方还可能已读不回。
那些在国内职场被认为是“劣习”的做法,却是法国人的日常。
聚餐的时候贺经理点评他们常打交道的几个欧洲同事,对其评价基本上都是“不懒,但绝对不卷。会做,但别指望能做得有多完美。”
在国内,无论是职场还是校园,大多数人都会被困在优绩主义的牢笼里,甚至不需要别人鞭策,有些人会像全自动打工机器,自己就卷起来了。
许轻在巴黎的一个多月,没有迎来她想象中的困难和挑战,反而觉得比在国内工作要轻松惬意一些。她终于明白为何某个在西欧国家读博的同学会说出“来这儿以后才感觉自己被当做人对待”这种话了。
唯一不习惯的是难以入口的白人饭,以及没有熟人在身边的生活环境。
许轻降低了vlog更新的频率,也没有再在微博分享过感情状态,评论区时不时会有人问起来「怎么感觉老婆沉默了很多,也不发日常了。老婆老婆,你和喜欢的那个人还在一起吗?」
许轻想过把过去发的那些和言诀有关的微博都转自己可见,只不过这样做了,更显得她欲盖弥彰。
所以她干脆不去想。
她的手机屏保,聊天壁纸,微信置顶依然原封不动,保持原状。
有时候下班回到公寓,许轻躺在床上发呆,思考她那可笑的自尊心是否战胜了对言诀的喜欢,她来到法国以后是否真的过得开心,眼下的生活是否当真是她所渴求的。
然后许轻就发现她自己也没有答案。
昨天工作结束,许轻第无数次拒绝了同组同事送她回来的请求。
和她一起外派来法国的总共三个人。
她,国内市场部的另外一位叫朱苒的女孩子,还有十七层国际市场部的一个男孩子。
那个男孩子只比许轻大一岁,算是同龄人,叫赵琛,c大金融系毕业。
赵琛对许轻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殷勤,经常自告奋勇送许轻回家。
所幸许轻和朱苒住同一栋公寓,许轻才能找到借口婉拒赵琛的热情。
朱苒打趣她:“许轻,人家赵琛明明就是对你有意思,真的不考虑一下?”
“不了,我没有那个想法。”
“那你对谁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