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杨坚不满的封疆大吏:王谦、司马消难等。
益州总管王谦,来自太原王氏,他是西魏、北周开国将领王雄之子,官二代,几乎没有什么优秀个人能力,因为王雄斛律光射死,宇文邕父子同情他,才让他出镇一方。
杨坚上台后,王谦觉得自己跟杨坚没什么交情,便派司录贺若昂到长安打探虚实。
贺若昂回来后,详细陈述京城中的情况。
王谦因父子同受北周的恩惠,不满意杨氏专政,图谋匡扶社稷,便兴兵起事,自己设置官署,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惎其心劝他凭借蜀地的险要,坚守以观时变。
达奚惎是达奚震的弟弟,都是达奚武的儿子,而达奚武和杨忠当年都是北周的缔造者,达奚震看着杨坚窃取北周,心有不甘,前不久郁闷而死,死前写信告诉弟弟要随时为挽救北周而牺牲,便劝王谦举兵。
王谦手下还有一个特别的人物:高阿那肱。
对,就是祸害北齐的那个家伙。
隆州刺史高阿那肱知道,现在虽然复兴齐国已经没指望,但只要能搅乱北周的政局,他也是乐见其成的,便为王谦筹划三策“你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捣散关,蜀人知道你有勤王的义举,一定争相效命,这是上策出兵进向梁、汉,以观望天下,这是中策坐守剑南,拥兵自卫,这是下策。
“
上中下三策并无优劣,只是激进与否的差别。
主动攻击不一定高明,有可能主动送死;被动防守也不一定愚蠢,有可能坚壁清野拖死敌人。
不过,主动是风险与收益并存;被动,虽然收益不大,也没有太大风险。
王谦没有过实战经验,他认为自己主要是为了配合尉迟迥,没必要冒进,便采取了中下策。
对此,北周方面带兵反击的是梁睿。
梁睿是开国将领梁御之子,被杨坚任命为信任益州总管,只要打下王谦,蜀地就归梁睿管辖了。
勋州(湖北安陆市)总管司马消难,他是司马子如之子,是宇文阐的皇后司马令姬之父,是宇文赟生前用以制衡杨坚的重要筹码。
自己是当今皇帝的岳父,却没有在辅政之位上分配到任何好处,司马消难自然是不满。
“干脆反了吧,这事儿咱又不没干过!”
老下属裴藻一脸激动。
“好,老裴,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二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反了!”
司马消难也是热血上涌。
当年正是参军裴藻的建议,司马消难才反了高洋投降长安。
二十几年过去了,两个老搭档壮心不已,本着“谁让我不爽,我就让谁不爽”
的原则,果断反击,站在了尉迟迥一边。
北周方面,对付司马消难的是王谊、崔彦穆。
崔彦穆来自清河崔氏,不仅擅长清谈,而且有战功,是韦孝宽的同学,在东西魏的战争中主动投靠了宇文泰,跟随于谨讨伐江陵,得到宇文泰、宇文毓、宇文邕几人的重用。
四,地方实力派。
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都各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都起兵响应尉迟迥。
席毗罗的军队有八万之众,驻兵蕃城,攻克了昌虑、下邑两县城。
对此,杨素奉命出征宇文胄等人。
五,迫于压力投靠尉迟迥的人。
怀县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以城投降了尉迟迥,纥豆陵惠攻陷巨鹿,接着又进围恒州。
尉迟迥派遣将军石逊攻打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也以州城投降。
尉迟迥又派遣西道行台韩明攻克潞州,生擒潞州刺史赵威,任命潞州城人郭子胜为刺史。
李惠自申州进攻永州,攻克了永州城。
有跟着尉迟迥干事的人,也就有坚决和尉迟迥划清界限的人:李穆、于翼、源雄、于仲文等。
尉迟迥特别看重李穆,第一时间派人去拉拢。
不仅因为李穆是除韦孝宽以外资历最老的,还因为自己和李穆同为宇文赟首批“四辅”
之二,影响力在北周也是数一数二的。
李穆现任大左辅、并州刺史,镇守晋阳,实力雄厚,不容小觑。
“父亲,并州是天下险要,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我们不如响应蜀公,一起成就大事。”
第五子李荣说。
“呵呵,你懂什么!
那是和朝廷作对!
随公不仅挟天子令诸侯,而且关系网根深蒂固,他一定会成功的。”
尉迟迥和杨坚,虽然都是亲戚,都是曾经的战友,但他还是选择了杨坚。
政治站队有风险,聪明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实力,而不是道德制高点。
李穆个人认为杨坚的赢面更大,便坚决站在杨坚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