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如懿传 君临天下 > 第7章 雍正废后风波(第1页)

第7章 雍正废后风波(第1页)

与此同时,在圆明园的碧波荡漾之中,熹贵妃缓缓漫步于园内小径,悠然自得地赏着五彩斑斓的花朵,手中轻捧一杯香茗,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闲适。园中的鸟语花香似乎与世间的纷扰隔绝开来,她那优雅的身影在花影婆娑中显得愈柔美。

尽管她心中明白,紫禁城内的权力斗争如同翻涌的波涛,无时无刻不在变幻莫测,但她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然物外的淡然与从容。她深知,身处宫廷高位,心态的平和与冷静是保持本心的关键。在这纷繁复杂的宫廷生活中,她选择了以一种脱的姿态,面对一切赞誉与诽谤,不为所动,不为所困。毕竟,只有心灵上的宁静,才能让她在这场权力游戏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干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宫中的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跑来,他的神色显得异常慌张。熹贵妃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她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情,关切地问道:“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慌张?”那名小太监喘着粗气,一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他尽力平复自己的呼吸,然后才断断续续地禀告道:“启禀娘娘,皇上下了一道旨意,要将皇后娘娘贬为庶人,并且还要将她幽禁在冷宫之中。”熹贵妃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问道:“你说什么?皇上真的下了这样的旨意吗?”小太监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是的,娘娘,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熹贵妃闻听此言,心中震惊不已,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展到这一步。

她深知这一旨意背后所蕴含的深重分量,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是千斤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她也明白,这旨意背后,必定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然而,她并未因此表露出太多的情绪,只是微微皱起了眉头,像是在深思熟虑着什么。片刻之后,她轻启朱唇,语气平静地问道:“你可知道,皇上为何会突然下此旨意?”她的声音虽轻,却如同石破天惊,让人不禁为之一震。

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缩着脖子,脑袋深深地垂下,像是一朵风中摇曳的莲花,颤颤巍巍。他吞了吞口水,声音中带着几分战栗,几分敬畏,缓缓答道:“娘娘,奴才斗胆,对于此事的具体细节,实在是无法给出确切的解答。奴才只是在宫中服侍,耳闻目睹了一些私下里的传闻和流言。据说,这件事牵扯颇深,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它与皇后娘娘对宝亲王的福晋以及皇嗣的所作所为有关。”

他微微抬起头,偷瞥了一眼皇后娘娘的表情,只见娘娘的脸色阴沉如水,眼中闪烁着寒光。他赶紧又低下了头,声音更加小心翼翼:“奴才不敢妄议宫中大事,只是将这些流传在宫中的说法,原原本本地回禀娘娘。”

熹贵妃微微颔,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意,似乎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曲折。她轻轻叹息了一声,又问道:“那宫里的人都怎么说?”

小太监不敢抬头,只是更低地垂下了头,声音也更加细微:

“娘娘,最近宫里的人都在窃窃私语,说皇后娘娘因为侄女青樱格格进入宝亲王府已经多年,却始终未能生育子嗣,而宝亲王福晋富察氏琅华却接连生育了三个孩子,深得宠爱。所以皇后娘娘在暗中设计,意图陷害富察氏琅华。不过,这些流言蜚语,奴才只是听听而已,哪里敢轻易相信。毕竟宫廷之中,是非曲折,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熹贵妃轻轻地勾起嘴角,那一抹微笑仿佛带着淡淡的忧伤,宛如秋日残阳中的一缕余晖。她轻轻挥手,示意身边的小太监退下,但内心却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撼动,波澜起伏。她静静地坐在窗前,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思索:“看来这紫禁城中的权力斗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残酷,连高高在上的皇后也难以幸免。然而,对于我来说,这可能正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她凝视着窗外的宫墙,心中暗自盘算着:“皇后失势,宫中的势力格局必将重新洗牌。那些平日里隐藏在暗处的势力,此刻也许正蠢蠢欲动,寻找着新的靠山。我若是能把握住这个时机,或许能够在这场争斗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是扭转自己的命运。”

熹贵妃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她知道,自己必须在这波涛汹涌的宫斗中,保持冷静,寻找盟友,巧妙布局。她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波澜强行按下,准备迎接这场无声的战争。

想罢,熹贵妃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她知道,在这风起云涌的宫廷之中,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站稳脚跟。而此刻,正是她一展身手的时候。于是,她决定回宫,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件事情的细节。

在回宫的路上,熹贵妃心情复杂。她明白,宫廷中的权力斗争从未停止过,而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她暗暗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强面对,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熹贵妃听后,心中暗自庆幸。幸好自己一直小心谨慎,未曾得罪他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今,皇后已被贬黜,宫中局势动荡不安,她必须趁机抓住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

前朝重臣张廷玉,心怀忧虑,亲自前往皇宫,向皇帝请教废后的真正原因。他深知此举非同小可,必然关系到国家大计,因此他言语恭敬而谨慎,试图从皇帝口中探得一二。

“吾皇万岁,微臣有一事不明,敢请教皇上。自古以来,皇后母仪天下,乃是国家根本。今日皇上忽然提出废后,其中必有深意。还望皇上开示,以解微臣心中之惑。”

张廷玉的言辞之间,既表达了对皇上的尊敬,又透露出对废后之事的关切和疑惑。他深知此举非同小可,因此在询问之时,字斟句酌,以免触怒圣意。

皇帝闻言,微微蹙眉,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那背后的暗流与阴谋。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与决绝:

“张卿家,你可曾洞察这后宫深处,那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暗潮汹涌?在这紫禁城之中,朕的皇后,原本应是朕的贤内助,担当母仪天下的重任,引领后宫的风范。然而,她却被权欲蒙蔽了双眼,沉溺于权力的泥沼,行径之间,尽是那等见不得光、为人所不齿之事。

她原本应当以仁爱之心,关爱六宫,以宽容之道,治理后宫,却因一己私欲,将后宫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她那颗被权欲腐蚀的心,早已忘记了皇后应有的职责,忘记了母仪天下的重任。这一切,都是因为权欲让她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初心。”

说到这里,皇帝的语气中夹杂了几分痛心与失望,

她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竟然不惜对皇嗣下手,其心机之深沉,手段之狠辣,令人瞠目结舌。她更是设计陷害那些无辜之人,用心险恶,令人指。朕念及与她往日的情分,原本想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她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

然而,她却执迷不悟,屡次犯错,毫无悔改之心。这样的行为,已经让朕对她彻底失望。若再让她居于皇后之位,那岂不是让天下人看轻朕的判断,让整个朝堂笑话朕的昏庸?朕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人继续在皇后之位上,损害皇家威仪,败坏朝纲。因此,朕决定废黜她的皇后之位,以正视听,维护皇室的尊严。

张廷玉听闻此言,心中犹如被巨石砸中,震惊得无以复加。他从未想过,废后之事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远的内情,这让他对皇上的智慧与决断充满了敬畏。他立刻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态度更加谦卑,语气也更加恭敬:“皇上圣明无比,犹如日月昭昭,微臣愚昧无知,竟未能洞察圣上的深意,实在是罪该万死。还请皇上宽宏大量,赦免微臣的疏忽之罪。”

然而,尽管心中惊惧,但他深知废后乃是国家大政,牵一而动全身,关乎国体的稳固与百姓的安宁。因此,他仍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进言:“废后之举,非同小可,这是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在作出决定之前,能够三思而后行,仔细权衡利弊,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皇帝轻轻挥动手臂,幅度虽小却充满威严,他眼神坚定地望着张廷玉,那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度,示意他无需再费言辞:“张卿家,你的忠心朕心里有数,不必多言。废后之事,朕已经深思熟虑,决心已定,绝无更改的可能。这一点,你必须明白。”

他的声音虽不甚高,却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至于废后之后的诸多事宜,朕会亲自过问,一定会妥善处理,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安抚朝野上下,稳定民心。”

皇帝的双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深思熟虑后的结论,让人不得不信服。他凝视着张廷玉,仿佛在告诉他,这个决定虽重大,但已在掌控之中。

张廷玉语气沉重地说:“皇上,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虽然独宠董鄂妃确实引起了许多非议,但最大的错处并非在此。皇上,真正的问题在于他废黜了皇后,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皇家颜面至关重要,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

他微微一顿,接着说道:“皇上,历史上废后之事并不多见,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动荡。顺治皇帝此举,无疑让天下人对皇家权威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借机生事,对朝廷稳定构成了威胁。皇上,为了维护皇家尊严,稳定民心,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张廷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继续说道:“皇上,皇后乃国之母,地位崇高,废后之事涉及皇家颜面,不可不慎重。若真有不得已之处,也应充分权衡利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皇上,请您深思。”

皇帝微微颔,目光缓缓从臣子的身上移开,转而望向窗外那片蔚蓝的天空,似乎在寻找着答案。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的沉思,仿佛在权衡着无数的可能性。片刻的沉默之后,皇帝的心情似乎已经有所决断,他轻轻吐出一句话,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说得对,皇后废不废,对于我来说,确实无关紧要。然而,皇家颜面,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知道,这个决定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未来。虽然皇后是他讨厌的女人,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忽视了皇家尊严的重要性。

“皇后废不废无关紧要,皇家颜面要紧。”皇帝再次强调,语气更加坚定。他深知,只有维护好皇家颜面,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宁与繁荣。在这关键时刻,他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张廷玉听闻皇帝的决策,内心深处不禁暗自赞叹,他对皇帝的决断力和智慧深感敬佩。在那一瞬间,他深刻地意识到,皇帝的每一个决定都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智慧结晶。这份智慧与决断,让张廷玉对皇帝的敬意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同时也激了他更加努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决心。

雍正皇帝在朝堂之上沉思良久,面色凝重,终于下定决心,沉声说道:“传旨,皇后乌拉那拉氏病重,即日起闭宫于景仁宫养病,不得轻易打扰。”话音刚落,只见太监总管慌慌张张地爬了进来,额头上冷汗淋漓。

“皇上,皇后娘娘她……就在刚才,不顾宫规礼仪,突然冲入了养心殿的漪澜阁。她神情激动,目光如炬,逼迫着馨澜格格服下了一剂红花。太医随后赶到,经过仔细诊断,脸色凝重地向臣子们传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说馨澜格格……”

太监总管的声音微微颤抖,气息不稳,显然还未从刚才的惊慌中完全恢复过来。他看着皇上,眼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恐,仿佛皇后娘娘的举动出了他的想象和承受范围。在这深宫之中,皇后娘娘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而今日之事,更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雍正皇帝的脸色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愈阴沉而深邃。他深知皇后此举背后必然隐藏着深意,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一丝不安悄然滋生。他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身姿挺拔而威严,眼神如刀锋一般锐利,冷冽地扫视着殿堂内的太监总管。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北风呼啸,语气冷冽而不容置疑:“说,馨澜格格究竟遭遇了何事?”雍正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容忽视的威严与怒气。

太监总管面色苍白,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他慌乱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像是被寒风侵袭,不由自主地颤抖个不停。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如同风中残烛,微弱而又战战兢兢:“启禀皇上,太医们经过一番仔细的诊查,终于有了结论。他们禀报说,馨澜格格因服用红花,导致身体亏损异常严重,其今后能否怀有子嗣,实在是希望渺茫,令人担忧。”

张廷玉听到这句话,脸色霎时变得如同冬日里的白纸,那抹惊恐之情如同潮水般涌上他的眉梢眼角:“皇上,您是否有所耳闻,靖国公佟佳氏宇麟在西征北疆的战事已到了收尾阶段,他正准备带领部队班师回朝,凯旋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然而,就在这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的时刻,他的亲妹妹馨澜,却陷入了如此凄凉而悲惨的境遇……”

张廷玉的声音微微颤抖,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一边是荣耀归来的英雄,一边是苦难无依的孤女,这其中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他的眼神充满了忧虑,仿佛看到了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悲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雍正皇帝闻言,双眉紧蹙,宛如秋日寒霜凝聚,眼中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愤怒,如同暗夜中的闪电,一闪即逝,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怒火;那同情,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映照出他对馨澜格格不幸遭遇的深切关怀;而那忧虑,则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繁多而深沉,映照出他对家国大局的无限沉思。

他心中明白,此事若处理不当,必将牵一而动全身,不仅会损害皇家威仪,更可能引起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甚至波及边疆地区的稳定。一旦边疆动荡,便会牵连整个国家的安危,这让他怎能不心生忧虑?他深知,自己必须以凡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妥善处理这场危机,既要维护皇家尊严,又要安抚朝堂与边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喜欢如懿传之凤临天下请大家收藏:dududu如懿传之凤临天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