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这于志宁找出的这两个李世民不如李善道的地方,听来有理,但不耐咂摸。
不过李善道也能理解于志宁,李世民在霍邑这一战中,表现得的确出彩,智、勇两条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纵欲贬压他,也不好贬压。
于志宁正色说道:“敢禀明公,实非是仆避重就轻,而是明公此问,本就不当。”
“不当?司马这话何意,我问的哪里不当了?”
于志宁说道:“明公今是我一军主将,已拥三郡之地,世民也者,从其父起兵而已,一为主、一为从,世民又怎能与明公比较?明公要比,也是与唐公比较!”
“好,好,好,是我问错了,司马批评得对!”李善道怔了下后,必须得承认,于志宁的这番批评,批评得对,李世民再是盛名於后世,毕竟现在,他还没有后世的盛名,在时人眼中,他目前暂还只是“虎父无犬子”,他们这部义军的主将是李渊,也的确李善道要比的话,不能自落身份,去与李世民比,得与李渊相比,才是正论,他於是就从谏如流,笑着承认错误。
将情报放下,李善道又默念了遍“李世民”的名字,不再说此事了,拿起王德仁的回书,沉吟稍顷,改而说起王德仁的这封回书,说道:“玄成、司马,王德仁此封回书,你们怎么看?”
王德仁的回书,魏征、于志宁等也都已经看过。
回书的内容很简单,概而言之,两句话:第一句是李密命李善道攻魏郡这事儿,他知道了;第二句是询问李善道打算怎么执行李密的这道命令,准备怎么攻魏郡。
这两句话之外,没有别的话了。
魏征说道:“细察王德仁此封回书,似并无意违逆魏公命明公攻取魏郡此令,然实意思模糊。”
于志宁赞同魏征的判断,说道:“不错。他在这封回书中,只是说知道了魏公此令,然后又问明公打算怎么攻打魏郡,而就他本人对‘魏公令明公攻魏郡’这件事的态度到底如何,是愿意协助明公,又或是不愿意协助明公,却一个字没说。他的这封回书,和没回复明公一样。”
“意思模糊……。为何意思模糊?玄成、司马,我看恐怕是被咱们料对了。”
魏征说道:“明公的意思是?”
“王德仁只怕是不欢迎我军入魏郡啊。”
魏征点头说道:“是不排除这个可能,而且这个可能的可能性还很大。明公,则若他果是不欢迎我军入魏郡,那魏郡,就不好打了。敢问明公,事若如此,意欲何以应对?”
李善道正要问魏征和于志宁的对策,魏征先问出来了,便不答反问:“卿等可有对策?”
于志宁在谋略上不很擅长。
魏征已经想到了两个对策,说道:“敢禀明公,仆之愚见,不妨可以两策应对。上书魏公,请魏公给王德仁下一道令旨,令王德仁协助我军攻取魏郡,此一策也;再去一封书信与王德仁,在信中直言提出,将来打魏郡的时候,希望他能够给与我军协助,此二策也。”
“司马,你说呢?”
于志宁想了想,答道:“回明公的话,长史的这两策,如堂堂之阵,上策是也。”
“说得好啊!‘堂堂之阵’。我这人平生最是直爽,不好拐弯抹角。王德仁给我云山雾罩,搞得咱们看他回书,像猜谜语,我却没闲心与他猜来猜去。便用长史此之两策,上书魏公,请令王德仁协助我军;我再亲自给王德仁去封书信,就直接地问他,他欢不欢迎我军入魏!”
部队的改编已经完成,再等视察过民情,以及新任的刺史、郡守等都上任以后,接下来,李善道就打算“遵奉”李密的命令,用兵魏郡了。猜来猜去的,徒然浪费他的时间!
——却为何李善道这么急於就打魏郡?
两个原因。“李密杀翟让”此事,就像一块大石头,挂在头顶,不知何时会掉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石头现已是越来越有掉下来的可能,必须得赶在这块石头掉下来以前,把自己的地盘尽量地扩大,这是第一。李渊已经消灭宋老生部,打下了霍邑,依照自己依稀的印象,他应该再用不了多久,就能兵进长安了,魏郡是块战略要地,不仅西可入河东道,南下且可进军河内,从而再进兵弘农等郡,挡住或威胁关中东出的道路,这是第二。
给王德仁的去书,李善道亲自写;给李密的上书,依旧由杜正伦代笔。
……
数日后。
洛阳城外,李密大营。
李善道的上书到了李密的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