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跟随赵执多年,此时看出他因母亲被害逝去,又过分担心李秾,外表虽极力克制,但内心已在煎熬中方寸大乱。便和几位副将交换了眼神,此时一定要合力谏住赵执,不可进城。
“大人,我等和三万将士既真心追随大人,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然而此时强行进城,无异于羊入虎口。大人所谋者远,所谋者大,此时之上册乃是找一易守难攻之所,就地屯兵,以待日后!”
赵执何尝不知道这才是上策。众人正在说话间,忽然看到东面黑烟冲天,那是北滦大军在城门处燃起的大火!浓烟遮天蔽日,让赵执心乱如麻,李秾此时陷在城中,他如何能就此离去?
正在此时,不远处有一匹快马来到军中,来人穿藕色外袍,是鹤鸣楼中侍者常穿的服色。那人飞快打马来到众人面前,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赵执跟前。
赵执惊讶看着他:张武!你不在李秾身边,来此处做什么?”
“赵大人,我们掌柜娘子让我想办法出城给你送信。我找了许久,才在芦荻洲找到守卫军,这是娘子的手书!”
赵执问:“她怎么样了?”
“鹤鸣楼被巡防营带人围住了,娘子与伙计们都逃出楼中,现下隐在京城里街巷一处僻静院落,歹人轻易找不到那里。娘子说她城中虽危险,但她有重要的事做。交代我将这封手书送到大人手里!让大人不必担心她。”
朱裒和靳三都熟识李秾,此时看着赵执手里接过信,不约而同地猜想,赵执是去是留的关键,或许就取决于这封来自李秾的信。
建康之殇
赵执展开手里的信,纸上是熟悉的李秾的字迹。话很简短,却不潦草,看得出是李秾斟酌过后认真写下的。
将信揣入怀中,赵执猛地登上旁边的高岗。越过蓬勃的冬日荻花,能看到建康的方向,大火冲天,浓烟蔽日。北滦攻城这一战,必定山河震动生灵涂炭,李秾要留在城中做什么?赵执不得而知,他知道她必然有她留下的理由,可李秾真的保全自己不受伤害吗?
赵执捏紧了手中的沉渊剑,手背爆出青筋。
片刻之后,赵执决然下令,三万守卫军放弃京城,退军壁县。
靳三听到他下令,心下了然,他没猜错,不知那信中说了什么,但是李秾的信让赵执做了决定。
————
赵执率三万大军于当日退守璧县,一路上他一言未发,众将也都沉默相随。在北滦破城之时弃城退军,是一个万分艰难的决定。可自反意从军中漫延到赵执心里那一刻,所有的一切便不可再与从前同日而语。
三万大军的粮草供给从哪里来?就在启程进璧县之时,赵执下令派人南行,截留滨海监运往京城的交广赋税。众将均心中大喜,滨海监本就是当初赵执一手建立起来的。如今赋税截入璧县,利用地势和粮草,他们便可在璧县作长久之计。
璧县在京城之南百里,有水泽名为清嘉泊,境内有良田千里,自前朝起就是建康之南的一处粮仓。璧县自古未有人屯兵在此,大军进入之后才发现清嘉泊之北,山口险隘,易守难攻,竟是个屯兵的好去处。
越过山口,众将驻马回望时,都欣喜不已。“大人,此处乃天然的屯兵之地!”
赵执一路挂念李秾,浓烟蔽日的景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李秾那封手书揣在怀中,好像在发热,将他的肺腑灼烫。璧县是李秾选的,李秾从未从军打仗,可她竟有如此眼界奇才。
赵执也驻马回头,他静静地想了片刻。他是一军统帅,可李秾一人便可当千军万马。有妻如此,他若不能建起大业,令天下兵马俯首,还四境河山安宁,如何配得上李秾?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晛境内因兵燹而起的混乱接踵而来。大江之南的州县,米粮短缺,货价高涨,歹徒横行乡野抢掠,长官弃衙署而逃者众多,杀人越货者无人再管。
璧县官衙也早已空无一人,长官及从属不知去处。赵执接手官衙,令大军驻扎清嘉泊畔,将中军设在了县衙内。
战乱之时,物资匮乏,州县之间富商巨贾有狡诈者却常在此时囤积居奇,抬高货价,引起慌乱哄抢。进入璧县第二日,赵执在境内设市令,以掌物价,安民心。但众人渐渐发现,这小小的璧县,竟在大江南北的乱局中难得地维持了一隅安稳。
午后,有鹤鸣楼伙计来到县衙求见赵执,奉李秾之命将册籍和账簿献给赵执。那伙计其貌不扬,站在县衙大堂中却不卑不亢,待其余将士退出后,才禀告赵执。鹤鸣楼已在璧县建起货仓,命名为“常宁”。掌柜娘子有令,待赵将军率军入璧县后,常宁二仓并县内所有伙计均归赵将军支配调用。伙计又从怀中掏出铜匙,托到掌心。“在下这就带大帅前去常宁二仓查点。”
福禄常宁!直到此时,赵执才恍然明白过来,大军压境之际,李秾到底在璧县筹谋了些什么。璧县被长官所弃却能维持一隅安稳,全赖于李秾在背后以一己之力掌控市价,因鹤鸣楼进驻,其余囤积居奇的商贾便不能久待,粮米价格只比战乱前稍长。境内百姓舍不得田产,因此举家搬迁者不多,直到如今,境内依然人烟稠密。
常宁二仓中所储的米粮、盐、布匹和建砦用的大木,是李秾数月以来奔波操持的成果,除了可以投向市镇之外,还足以供给军中半年之用。
他想起她在信中简短说的话,“鹤鸣楼举四境之力,站在守卫军之后。即便丢了京城,仍可和拓跋一战。我已记住与君的诺言,在城中一定尽力保全,就是遇险也必有妙计脱身,请勿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