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心难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的变化,谁也无法保证陛下的想法不会改变。
想到这里,吝大福的心中还是忍不住涌起一丝担忧。
齐先生注意到了吝大福的神色变化。
他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般温暖,轻轻拍了拍吝大福的胖手,那动作充满了安抚之意。
吝大福疑惑地看向齐先生,只见齐先生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他:“不必担忧,陛下绝非那般狭隘之人,他的胸怀足以容纳臣子的荣耀,也定不会因此迁怒于张显怀。”
此时,在人群的另一处,王文的心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狂跳着,慌乱而急促。
他远远地看见陛下正朝着自已这个方向走来。
周围的百姓都纷纷站起身来,想要和陛下说上几句话,表达自已对陛下的感激。
他们挥舞着双手,大声呼喊着陛下万岁。
可王文却在这个时候,紧张得有些反常。
他的双腿像是被灌了铅一般,沉重得无法挪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他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座椅的边缘,手背上青筋暴起,眼看着陛下离自已越来越近,他的内心愈发焦灼,呼吸也变得急促而沉重。
他也想要站起来说话,把自已的期望告诉陛下,可却因为太紧张了,什么也做不了。
李承乾面带和蔼的笑容,一边走着,一边耐心地倾听着各地百姓的心声,不时点头回应,时而关切地询问几句。
当他走到王文附近时,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好奇。
周围的人都热情高涨,可眼前这个少年,却独自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难道是这少年心中有怨气?
还是遭受了什么不公的待遇?
百姓的安稳生活至关重要,任何可能存在的压迫和不公都不能被忽视。
想到百姓可能受到的压迫,李承乾十分重视,他一向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间。
于是,他径直朝着王文走去。
此时的王文瞪大了眼睛,盯着一步步朝自已走来的陛下,由于中间还隔着两排座位,李承乾无法直接走到王文面前,他只好抬起手,指了指王文,声音亲切的问道:“少年郎,你好啊!你有什么烦心事吗?说出来,告诉朕。”
听到李承乾的话,王文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张了张嘴,想要回答陛下的问题,可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干涩得发不出一点声音。
他的下巴不受控制地不停颤抖,脸上写满了紧张,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看到王文这副模样,李承乾不禁皱起了眉头。
看来这少年心中藏着的事情不小,恐怕是不方便在众人面前说出来。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齐先生,神色关切的吩咐道:“齐太师,散会后,把这个少年郎带来,朕单独见他!”
接着,他又提高了音量,对着周围的百姓说道:“并且告诉这些百姓,有什么冤屈,有什么难事解决不了的,都可以请求单独见朕。”
“朕一个个见他们!”
“好不容易来一趟,朕定不会让任何一个百姓的声音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