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王桂香已经在芭篱子蹲了很久很久了。这倒不是说,王桂香是在那边蹲着,而是这边的习俗,把进这种地方,就蹲芭篱子。
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而且其实这种蹲过芭篱子,有过底子的人,以后对工作会有一定影响的,好在王桂香根本没工作。
而且王桂香也根本不干活。诚然如赵大鹅曾经说过的,这地方还真的挺适合王桂香的。
管吃管住,还不用干活。
当然了,管吃管住的前提是伙食并不好。只有冰冷的窝窝头。如果想吃好的,那就需要花钱买了。睡的地方也很差,就是普通的板床,有被褥,但是屋里可没有什么暖气炉子,冷的厉害。
现在已经二九了,很快就是三九天,天气特别冷。数九寒天的,王桂香又窝火闹心,搞得情绪特别低落。
最近只有赵廷绪过来看过她,至于儿女,还真就没人来过。王桂香是特别生气且不满的。
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有点扛不住这么冷的,但是她又出不去,还得听话的安静的呆着,就记恨起来赵大鹅了。
王桂香托人去和赵春琴说,让赵春琴找找关系。但是却没有收到回信,也不知道是托的人没有找到赵春琴还是咋回事。
王桂香心里愤恨不已,却又无能为力。所以她无可奈何之下,就托人去自己娘家捎句话,说自己被关进了芭篱子,让自己的几个兄弟,把自己给赎出来。
王桂香五十多岁了,不过还不到六十岁。几个兄弟也才五十几岁,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老家是兴隆镇碾房村的。碾房村的名字由来,就是当年王桂香祖上在那边开了一个碾房,这才得名的。
王桂香祖上确实很阔气,家里的地比较多,而且都是肥沃的土地。而且直到这个年代,王桂香老家的兄弟几个过的仍旧很不错的。
王家的地后来回了村里,但是那个碾房,还是留在了老王家。这会儿,虽然已经家家户户通电了,人们吃东西的时候,却多数都是用碾房里的碾子,把东西碾碎。
这个可不是免费的,多少都要花点钱的。
所以王家靠着这个,在村里也算是富裕户口了。
王家老头也还在,七八十岁了。得了王桂香的信,便急忙的让王家老大王胜利带着钱,去把王桂香给赎出来。
前前后后又写保证书,又是装可怜,这才蹲了十天,出来了。
王桂香先回了娘家,这倒不是说她生气了,也像赵大鹅母亲程锦湘一样,大不了这日子不过了,闹离婚。
这王桂香可是一家之主,怎么也轮不到她去闹离婚。
回娘家,实在一是几个儿子没花钱,闺女也没花钱赎自己去,王桂香心里憋屈的很。
另外就是回家问问娘家人,这以后的日子咋过。
王家老头身体还凑合,今年正好八十,过了这个年,也就八十一了。老头一边唠叨着:“桂香,你这是气死我呀。我都八十了,还有几年活头了?你咋这么不省心?都当奶奶的人了,咋还让你大孙女给你送芭篱子了?还两次?”
老头是听说了一些事,不过也听的一知半解的,都是王胜利回来后,告诉老头的。
王桂香一想起这个事,就恨得咬牙切齿的,于是就说自己没错,好心当成驴肝肺,一家子没好人之类的话。
最后还说,自己不回去了,想在家住几天,过个年。
“咋地?”
老头人瞬间就嗓门高了起来:“你说咋滴?你要在家住到过年?老三呀,你都奔着六十去的人了,你还在娘家住?你嫂子咋看你?”
王桂香也愣住了,她没想到老头气性真大:“那我咋整?”
“你是没说实话呀。”老头捋着胡子,就这么盯着王桂香:“你这个当婆婆的,不称职啊。”
“我听你大哥胜利说,你们老大结婚的时候,第二年你们花钱盖了房子。之后又供是春琴吧,念书去。老三也去念书。之后老二结婚就晚的不行了。要不是老二媳妇他们家穷,加上大鹅她大姨父看着老二人还挺能干的,你们老二当年就得打光棍了。
这好不容易着,娶上媳妇了。两口子包了好多地,没日没夜干活,攒点钱,让你给花了。这倒没啥,就算你给春琴,也没啥大毛病。你就大大方方的承认,不就得了。咋还闹出来那么一出来?”
王桂香嘟囔着:“春琴不容易呀。一个人在城里,又刚养了儿子。她对象他们家挺有钱的,我这不寻思,补贴补贴她,别让人家婆家看不起咱们家吗?”
老头盯着王桂香半晌,最后叹了口气:“糊涂呀。”
“今天都腊月初六了,你吃了晌午饭,你就回去吧。你回娘家不行了,你爹我都八十了,你大哥也六十多了,孙子都有了。没地容你。你回家,日子该咋过咋过,以后可是要一碗水端平。这个事,就过去了。你回家把你那三个儿子叫一起,就说这个钱,你这个当妈的自己花了也好,还是给了春琴也好,都行。反正是没了,没了也就没了。他们也不能把你这个当妈的,从家里撅出去不是?”
老头就这么着,安排大儿子王胜利,也就是王桂香的大哥,套上马车,就把王桂香给送回家了。
不过不是送到老院子,而是送到了老赵家老大,赵铁宝的家里来了。
王胜利是觉得,这赵铁宝是头大的,王桂香的大儿子,送这来的话,可能更好一些。毕竟王桂香进去的时候,很不光彩,那可是蹲芭篱子,让自己家人给整进去了,现在没啥说道,就回家,多少还是面子上挂不住的。
赵铁宝在隔壁大道村还有西沟村两个小学都当老师。这会儿很缺民办教师,赵铁宝是小学毕业之后,读了初中,初中成绩一般吧,一直蹲级。
蹲级这个事,后世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咋回事。但是在九十年代,蹲级是一件特别普遍的事情。
那个时候,百废待兴,特别是偏远的农村,极度缺老师。而且就算有了老师,很多老师的水准,都不是很高。有的是初中毕业,甚至很多都是小学毕业。
这就出现了没有办法的事,有的老师,自己也不会初中的题,甚至也看不懂。但是那个时候,就这个样子,没有办法。
赵铁宝也不是很聪明。能上初中,已经就是极限了。所以成绩一直很不理想,不理想就一直蹲级。
别人初中一共读书三年,结果赵铁宝初一就读了五年。后来好不容易上了初二,乡下的西沟小学缺老师,就去初中挖人。一眼就相中了大龄的赵铁宝,于是赵铁宝就做了西沟村小学的语文老师。
那年赵铁宝十七岁,后来赵铁宝稀里糊涂的和王桂香的妹子,也就是赵铁宝老姨家的姑娘,眉来眼去的。
因为当时在农村,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没有进行特别系统的教育问题,所以姨家做亲戚,也是存在的。
而且还特别普遍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