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师友互动心得体会 > 王门大弟子孙玉石(第1页)

王门大弟子孙玉石(第1页)

“王门”大弟子孙玉石

*孙玉石(1935—2024),辽宁海城人,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文学史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我认识孙玉石老师将近四十年。1978年我考研究生时,第一次见王瑶先生,就是孙老师带着我去的。那晚有零星细雨,孙老师用自行车载着我,从北大西门进入,经过弯弯曲曲的小路到镜春园王瑶先生寓所。王先生不怎么说话,我亦颇拘束,是孙老师在“调节气氛”。

读研究生期间,我们这些“老学生”和本科生一起,挤在二教的阶梯教室听现代文学课,听了一年,主讲老师之一,是孙老师。孙老师也是“文革”荒废学业多年后刚上讲台,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每一课都得从头来准备。他的课细腻绵密,每一条史料出处都有清楚的交代,可想他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当时的师生关系是融洽的,我至今清楚记得,我和钱理群、凌宇等同学到燕东园孙老师家里看电视的情景。

王瑶先生是我们的导师,“王门弟子”很多,孙玉石是大弟子,最得先生真传的弟子。孙玉石几十年投身学术与教学,对学问有一种类似宗教的真诚,容不得半点掺假或差错。他写文章,一个论点,一条史料,甚至一个注解,都要反复斟酌,毫不马虎。有学生要出书,请孙老师作序,几十万字书稿,他要仔细通读,才决定是否值得作序,如何作序。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学生会很紧张,因为孙老师可能会当面指出某个硬伤或者错漏,连哪一页有错别字、哪一段引文不该转引二手材料,等等,都给你一一指明,让你心服口服,又有点下不来台。但事后一想,又会特别感谢孙老师的细致和认真,为他治学的严谨而感动。孙玉石平时话不多,不爱应酬,低调处事,尤其反感媒体的张扬,要求他的学生也“远离媒体”。他要的就是安静读书、思考与写作,这就是他几十年始终追求的生活方式。

孙玉石老师是现代文学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学术著述的,孙玉石

迄今近四十年,写了十七本书(包括一些论集),大约500万字。孙老师的著作我没有全读,但大部分都认真学习过,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上课也常参考他的研究成果。这里我重点说说读孙老师其中五本书的体会。

第一本是《〈野草〉研究》。关于鲁迅《野草》的研究论文很多,但在孙老师这本书之前,专著只有卫俊秀的《鲁迅“野草”探索》(1954)一本,另外,有吴奔星的《鲁迅作品研究》(1957),其中有部分论涉《野草》。多数关于《野草》的评论,都偏重思想意义的解释,或者是鉴赏导读之类,对《野草》艺术特质的探究不够深入。孙老师非常精细而且系统地探究了《野草》的艺术思维特质,在此基础上去理解《野草》所体现的鲁迅复杂的精神世界,是开拓性的贡献,代表了1980年代鲁迅研究的水平。

与此相关的第二本书,是《现实的与哲学的》。这本书写于1990年代,也研究鲁迅的《野草》,和前一本不同,是对《野草》逐篇做精细的考释,更注重作品的细读,可以看作《〈野草〉研究》的姊妹篇。这本书写作时,有关鲁迅的研究专著陡然增加了许多,普遍都在强调鲁迅的思想意义,甚至把鲁迅当作哲学家,在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去“提拔”鲁迅的意义,这是有些走偏的。其实鲁迅主要还是文人、诗人和作家,他的思想包括某些哲思,主要也是通过文学性的感受去表现,《野草》里边的哲思,也是文学性的感受,和一般专注于思想体系建构的思想家、哲学家毕竟有别。孙老师的书就注意到这个分寸。孙老师所贡献的两本《野草》研究著作,在现代鲁迅研究中具有经典地位。

第三本是《中国初期象征诗派研究》。该书第一次系统论述象征诗派和李金发等诗人,给予文学史的观察和地位的确认。该书更加鲜明地显示孙老师文学史研究的特色——详细占有第一手材料,注重文学史脉络的梳理,不拘泥旧说,敢于提出新见。该书精彩的部分是李金发研究,孙老师对这位复杂的诗人诗作的探讨已经相当深入。不过,我在读这本书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需要向孙老师请教的。

第四本书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该书实际上是由前几部书的研究顺势而来的。从初期象征诗派、1930年代现代派,到40年代冯至及中国新诗派,一一探讨他们与传统的历史联系、艺术借鉴及渊源关系,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链条中观察与确定各自的位置与走向。这本书对现代主义诗歌思潮的梳理,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也体现了孙老师的文学史观——他是非常关注文学发展的链条与现象的,他的许多创造性的发现也主要在这种历史的叙述中。

第五本书是《中国现代解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出“现代解释学”这一概念与方法。孙老师认为现代诗歌理论中存在着一种宝贵的诗学理论传统,他首先从朱自清《新诗杂话》中得到启示,并引入课堂教学。他认为1930年代后,现代诗学重视接受分析,挖掘语言意义和潜意识,从安诺德、瑞恰慈到叶公超,都非常注重诗歌分析的方法,孙老师希望能把这些经验勾勒出来,变成可以把握的某些原则,再付诸诗歌批评及鉴赏的实践。

孙老师从《野草》研究、初期象征诗派研究,到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一路走来,最后希望上升到理论方法层面,提出“解诗学”的概念,可以看到其中一条前后紧密衔接、层层推进的线索,构成了孙玉石诗学研究的体系。这是孙玉石老师的重大贡献。

2015年11月16日,在北大中文系举办孙玉石教授八十寿辰庆祝会上的发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