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读左传有感 > 鲁成公十三年(第1页)

鲁成公十三年(第1页)

鲁成公十三年

公元前578年,鲁成公十三年。

十三年春,晋侯使来乞师,将事不敬。孟献子曰:“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子无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

既然和楚国实现了表面上的和平,晋国便将矛头对准秦国了。十三年春,晋厉公派锜来到鲁国请求出兵,在办理各项事务的时候,表现颇为不敬。仲孙蔑当时就看出来:“氏恐怕是要灭亡了。礼是为人的树干,敬是为人的根基。锜已经失去根基了。而且作为先君的嗣卿(克为晋景公之卿,锜为晋厉公之卿),受君命来请求出兵,本当一心为了护卫社稷,而表现出懒惰,那就是置君命于不顾了。怎能不灭亡?”

三月,公如京师。宣伯欲赐,请先使。王以行人之礼礼焉。孟献子从。王以为介而重贿之。

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戎有受,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三月,鲁成公来到京师雒邑。叔孙侨如想得到天子的赏赐,请求作为先遣人员出使王室。周简王以对待“行人”也就是普通外交官的礼节接待了叔孙侨如。仲孙蔑跟着鲁成公去朝见天子,周简王以对待“介”也就是诸侯的辅佐者的礼节,对其大加赏赐。

鲁成公和诸侯们一道朝见天子后,就在王室大臣刘康公、成肃公的带领下,会同晋厉公讨伐秦国。成肃公在社神之庙接受祭肉,表现得不够恭敬。刘康公说:“我听说,百姓得到天地中和之气而生,这就是所谓的命。所以有动作、礼义、威仪的规定,用来稳固天命。有能力的人以保持这些以得福禄,没能力的人败坏这些以自取其祸。所以君子勤于礼法,小人尽力劳作。勤于礼法莫过于恭敬,尽力劳作莫过于敦厚笃实。敬体现在供养神明,笃体现在安守职分。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祭祀有执之礼,军事有受之礼,这都是神明注重的大节。现在成子(指成肃公)表现出懈怠,这是丢弃天命了,恐怕不能回来了吧!”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吕相即魏锜之子魏相。

四月五日,晋厉公命魏相与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向秦国递交了一份长长的文书,回顾了两国多年来的恩怨:

当年我们的献公和秦穆公相交友好,同心协力,通过盟誓来申明,通过婚姻来加重这种关系(秦穆公娶了晋献公之女为夫人)。上天降祸晋国,文公(当时是公子重耳)跑到齐国,惠公(公子夷吾)跑到秦国。献公不幸去世后,秦穆公不忘往日恩情,使我们的惠公能够回国继承君位,但又不能完成重大的勋劳,因而有了韩地之战(这真是颠倒黑白,韩地之战的责任完全在于晋惠公不守信用)。后来又懊悔于心,因此成就了我们的文公——这些都是秦穆公的成就。

文公亲自顶盔掼甲,跋涉山河,逾越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虞、夏、商、周的后代都到秦国朝见,也就是报答了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犯君侯的疆域,我文公便带领诸侯及秦国围攻郑国(这又是胡说,郑国与秦国之间隔着晋国,怎么可能侵犯秦国的领土呢?明明是晋国主动进攻郑国,拉上了秦国)。秦国的大夫不向我们的寡君通报(这是客气,不直指秦穆公,而说是秦国的大夫),擅自与郑国结盟。当时诸侯都痛恨这件事,想与秦国拼命(这也是胡说,想打秦国的是晋国的狐偃)。文公害怕发生这样的事,安抚诸侯。秦军能够安全回国而不受损害,也是我们有大功劳于西方之处(说白了,全靠我们维护)。

不幸啊,文公也去世了。秦穆公不好,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以为我们的襄公软弱,侵犯我们的地,断绝我们与友好国家的关系,进攻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费为滑国首都,原文中的“费滑”即指滑国),离散我们的兄弟,扰乱我们的同盟,倾覆我们的国家。我襄公没有忘记秦穆公往日的功劳,又害怕社稷被颠覆,所以有之战。但还是愿意得到秦穆公的原谅,请求和解。秦穆公不听,而是与楚国合谋来对付我们。上天保佑,楚成王正好去世了,秦穆公的愿望才没能在我国身上得逞。

秦穆公和晋襄公去世了,秦康公和晋灵公即位。秦康公是我国公主所生,又想损害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带领我国的蟊贼来动摇我们的边疆,所以才有令狐之战(蟊贼是指公子雍。晋国的众卿迎接公子雍自秦入晋,中途失信,改立晋灵公,两国因此交兵,责任全在于晋国,现在也算到了秦国头上)。秦康公还是不悔改,派兵入侵我国的河曲,进攻涑川,俘掠王官,割断羁马,于是我国才发动了河曲战役。东边的道路不通,全怪秦康公断绝我们的友好。

等到君侯嗣位,我君景公伸长了脖子向西眺望,说:“也该安抚我们了吧!”君侯却不肯赐福结盟,反而乘我国有狄人为患,入侵我国河曲,焚烧我箕地、郜地,抢收我们的庄稼,袭扰我国的边境,我国所以有辅氏之战。君侯也后悔战祸延伸,而想祈福于先君献公、穆公,派公子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同心同德,抛弃恶念,重修旧好,以追念前人的勋劳。”盟誓还没有进行,景公就去世了,我寡君因而约君侯到令狐会见。君侯又不肯,背弃盟誓。白狄和君侯同处雍州,是君侯的仇人,却和我们有婚姻关系。君侯来命令说:“我和你讨伐狄人。”寡君不敢顾及婚姻,害怕君侯的威严,就给官吏下达攻打狄人的命令(攻打狄人明明是晋国主动为之,也算到了秦国头上)。君侯却又和狄人私下来往,告诉他们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对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应和,另一方面是憎恶,因此就告诉了我们。楚国人讨厌君侯的三心二意,也来告诉我们:“秦国背弃令狐之盟,而来向我们请求结盟:‘向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楚国的三位先王起誓,我虽与晋国来往,我看重的只有利益。’(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就算秦桓公唯利是图,也不会蠢到说这么白啊)不讨厌其反复无常,因此将这些话公布,以惩戒言行不一。”诸侯都听到了这些话,所以才痛心疾首,亲近寡人。寡人率领诸侯前来听命,目的只是为了友好。君侯如果顾念诸侯,怜悯寡人,而与我们结盟,那就是寡人最大的愿望,将安安静静地带着诸侯撤退,岂敢求乱?君侯如果不施大恩大惠,寡人不才不敏,那就不能带着诸侯退走了。谨此开诚布公地宣告,请您权衡利弊。

好长的一篇檄文啊!字里行间,诸多歪曲事实,写满了“都是你的错”的指责,以及“你要为此负责任”的恐吓。这篇檄文是写给秦国人看的吗?当然不是,而是写给晋国的盟友们看的。

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晋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佐之;韩厥将下军,荀佐之。赵旃将新军,至佐之。毅御戎,栾为右。孟献子曰:“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迓晋侯于新楚。

秦桓公既然与晋厉公约好在令狐会盟,反而又召来狄人和楚人,引导他们去进攻晋国,诸侯因此而与晋国和睦。这一年夏天,跟随晋国讨伐秦国的有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各路诸侯。晋军以栾书为中军元帅,荀庚为中军副帅,士燮为上军元帅,锜为上军副帅,韩厥为下军元帅,荀为下军副帅,赵旃为新军元帅,至为新军副帅。毅为栾书御戎,栾(栾书之子)为戎右。

这里有一个问题,鲁成公三年,晋国不是“作六军”,在原有三军的基础上,新建了新上军、新中军、新下军吗?这时候怎么只出现新军,而无上、中、下之分了呢?据后人分析,是晋国又取消了新三军之制,将它们合并为新军了。

对于这一次出征,鲁国的仲孙蔑很是看好:“晋军上下和谐,必立大功。”果然,五月四日,诸侯联军与秦军在秦国的麻隧发生战斗,秦军大败,秦将成差及不更女父成为俘虏。联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曹宣公在军中去世,也不知道是不是死在战场上。联军于是渡过泾水,抵达侯丽后返回,在新楚迎接晋厉公。

成肃公卒于瑕。

被刘康公言中,成肃公在晋国的瑕地去世了。

六月丁卯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不能,杀子印、子羽,反军于市。己巳,子驷帅国人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孙叔、孙知。

郑国的公子班于鲁成公十年逃奔许国。现在,趁着郑厉公率军出征秦国,他决定回国发动政变。六月十五日夜,公子班从訾地返回新郑,企图进入大宫(即宗庙),未获成功,杀死子印、子羽(皆为郑穆公之子)后,回军驻扎于市上。十七日,公子带领国人在大宫盟誓,带着他们发动火攻,杀死了公子班、公子班的弟弟子,以及公子班的儿子孙叔、子的儿子孙知。

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

郑国发生政变,曹国也有内乱。曹宣公在军中去世后,曹国人派公子负刍守国,公子欣时(字子臧)迎接曹宣公的灵柩。秋天,公子负刍杀死曹宣公的世子,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诸侯都请求去讨伐他,晋国人却以为讨伐秦国已经让大家很劳累了,请大家等到以后再说。冬天,曹国为曹宣公举行葬礼。葬礼之后,公子欣时准备逃亡,国人都要跟着他。曹成公害怕了,承认罪过,请求公子欣时不要走。公子欣时这才回来,但是封地还给曹成公,以示不在他的朝中做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