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只要卷宗还在,昔年的主谋还在,有些事情,总归能抓到蛛丝马迹,再顺藤摸瓜下去。”
卫文清却显然早有打算,且并不觉得眼下这个时机有什么不好。
对他来说,眼下这个时机,才是最好的时候。
“水越浑,才越好浑水摸鱼,不是么?”卫文清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有些古怪,说不上来是喜是悲,总之看得林岚玉心里不大舒服。
“那也要小心免得糟了池鱼之殃才行。”
虽说她知道既然水溶敢放心让卫文清进京,两人自然是做好了万全准备,但林岚玉还是忍不住担心。
“好,多谢妹妹关心,为兄自当一切小心。”卫文清却又换上了一副温润无害的表情,对着林岚玉十分诚恳的拱手道谢,宛然一副纯良俏郎君模样。
林岚玉下意识抬手,搓了搓自己的胳膊。
咦惹
总感觉这样的卫大哥让人心里毛毛的。
瞧见小丫头这模样,卫文清好气又好笑,伸手在她头顶狠狠揉搓了几下才解气。
“臭丫头!”
果真还是个没开窍的小姑娘呢。
为了洗去身上常年练兵带来的匪气,他这可是找专人学习过的,标准温柔无害的清润书生模样。
虽说并非为了彰显魅力,但他如今到外面去,不说迷倒多少贵族小姐,却也绝对能收获大把好感。
结果到了这丫头这里,简直要把嫌弃摆在脸上。
若不是有最近这段时间在外行走的经验在,卫文清此刻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果真学了个四不像,惹人笑了。
林岚玉才不管卫文清内心如何腹诽,见过了人,叙过了旧,大致了解了卫文清此番进京的目的,也跟卫文清商量好日后两人人前依旧只做不熟悉的远亲。
若卫文清有什么事情需要她或者孙乾千他们帮忙的,到时候再通过孙乾千等人来寻她。
林岚玉想了想,暂时没有将空间里那堆铁矿石的事情说给卫文清听,毕竟孙乾千他们那边关于这铁矿山真正的幕后之人是谁的事情,还在调查之中。
她只告诉卫文清,年前她收到水溶自边关送来的信件,说去年冬日北疆大旱的消息后,便让人四处去收购粮食等物资,如今第一批已经收上来了,却苦于运输问题,问卫文清有没有什么建议。
卫文清此番进京,虽说主要目的是为自己外祖一家伸冤平反,但顺带替水溶照看家中女眷,免得京中突变故之时,家中却连个能主事的男子都没有,徒留女眷兀自担惊受怕,自己身在千里之外,干着急却无能为力。
如今林岚玉第一次主动求助上门,所为的却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这等惦念北疆将士们的大局之事,卫文清即惊诧又感动,自是更没有理由不帮忙的。
只是他虽熟悉镇北军中庶务,但押送军需粮草之事,却并非是他统管,是而卫文清只说自己回去后会与水溶联络,却并不大包大揽此事。
林岚玉也知道卫文清跟水溶之间有他们的一套联系手段,与水溶留给她的那个不同,且时效性要更高,这是属于军中机密,自己不好探听,是而也不在多言。
“那这事儿就交给你啦安心,我先前已经给哥哥去信说过此事,哥哥也是同意了的。”
所以卫大哥可以直接问她哥后续安排,不用担心她哥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闻言卫文清又是一阵笑,而后才点头,欣然应下。
林岚玉于是放心离开,回去寻林黛玉与惜春。
彼时林岚玉只当卫文清是借着今年乃是春闱年,京中本就热闹纷繁,加之过年期间,各大王爷和他们的家眷们都在京中,不少王爷会趁机对自己看中的学子投出橄榄枝。
甚至如西宁王这般人家,更是完全不介意嫁出去几个庶女,只为拉拢一位有望进前三甲的进士。
于是各家今日你做东,明日我生辰的,这宴会几乎没断过,对各大热门状元选手的举子们的邀请,更是花样百出。
愈显得京城热闹非凡,过完了花灯节也不曾停歇,反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偏皇帝既然这些年跟太上皇斗争下,能够逐渐拥有的一波忠诚的班底,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选材选拔出来的,他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的亲信中,混进自家兄弟的探子。
是而皇帝也加大了不少对自家这些兄弟们的监视,
大部分人手都用在了这些人还有太上皇的重要“底牌”身上,对其它方面的监管,自然便不如从前那般严密。
这也大大方便了卫文清的调查取证。
却不曾想,对方是早已预知了接下来京中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浪,却有心要主动站在风浪前方,一半为她们阻挡风雨,另一半为他自己屹立。
此时了结了一桩心事的林岚玉,正欢欢喜喜的与谷雨一边去寻林黛玉两人,一边琢磨着若是惜春不答应,她要寻个什么主意,将人骗下山去才好。
此番她们来鸣蝉寺探望惜春,虽说是林岚玉寻的一个由头,但也并非全然只是借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也是对惜春出邀请,邀请她参加下个月黛玉的及笄礼。
不知不觉间,她们姐妹已经与父亲分别多年,原本按照林如海的履历,前两年便有机会能够调任京中,到御史台任职的。
只是不知道水溶与林如海两人谈了些什么,加之皇帝的意愿,林如海最终还是没有回京,仍留在湖广。
如今他已调任湖广道台,且仍旧深受器重。
乃至如今的湖广巡抚,都知如今林如海有江南的政绩在,只要接下来的履职中不出什么太大的差池,一路稳健提拔,并无多大阻碍。
是而这些年林如海在湖广一代的生活,除了稍稍有些水土不服,以及时常惦念自己两个女儿外,旁的倒也都还不错。
尤其他收在身边的那个嗣子林瑞安。
虽说当年是迫于种种原因,机缘巧合加左右衡量下,他们才有了这段半路的父子缘。
但这些年林如海将人带在身边,虽不能说悉心照料,但父子二人一人忙于公务,一人忙于学业,倒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