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证明,还真有人敢来。
不光有,还络绎不绝。
不是,你们真不怕死啊!
苏景殊很懵,文人之间情比金坚他理解,坚到这个地步他不理解。
瘟疫!会传染的瘟疫!稍有不慎就嗝屁的瘟疫!
要是寻常头疼的脑热也就算了,这是瘟疫不能随便探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不是这样玩的。
幸好守在门口的衙役态度坚决,安乐坊只能进不能出,别说友人进来探病,就是亲爹亲娘都不能进。
小小苏蹲在门口看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来了又走,感觉他们梅先生的人脉和他爹有一拼,不,应该是更胜一筹。
哇,不怕死的人真多啊。
瞧这一波又一波的,阎王爷都得夸他们积极。
安乐坊陆陆续续进人,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开封府的衙役忙活不过去,包拯直接请命将驻扎在城外的禁军调过来帮忙。
城里的病患全部挪到城外,和患者接触较多的也强制带出来隔离,不过三天的时间几排院落都住的满满当当。
城外哼哧哼哧紧急加盖房屋,城里挨家挨户巡查躲藏起来的病患,几天下来原本长了杂草的路都给踩平了。
这年头百姓对官府有着天然的畏惧,看到衙役挨家挨户上门搜人都吓的不行,要不是开封府在所有街道都贴了告示解释来龙去脉,又派了大量的官差去给百姓解释出城只是治病,怕是衙役去家里搜都搜不到人。
连太学的学生都去了安乐坊,百姓有什么好怕的?
那些学生正是热血沸腾的年纪,路见不平连官家都敢骂,要是在安乐坊中受了委屈肯定要写诗文谴责,有那些未来的国之栋梁在,朝廷肯定会上心。
如此宣传了四五天,这才终于出现家中有疑似染上疫病的人后主动到衙门上报的情况。
有第一例就有第二例,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归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京中疫病发现的早,开封府动作迅速,没有让病情扩散到周边州县,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这些天梅尧臣的病情虽未好转,但也没再加重,不过精神头比刚过来的时候好了许多。
太医诊脉之后越发笃定不让人来探病对病患有好处,病人就要有病人的自觉,放松心情安心养病比什么都重要,多深厚的感情啊非得赶在疫病的时候显摆?
都走都走全都走,一个都不准放进来。
安乐坊里除了太医院的太医还有从城里诸多医馆中抽调而来的大夫,城中病患挪到城外,医馆的压力减轻,也能腾出手来去城外帮忙。
口罩和防护服都紧着安乐坊用,城里的医馆还没有普及到,新来的大夫们看到安乐坊中太医们的新奇穿戴很是惊讶,“这是什么?”
带他们进来的太医简单解释了几句,他们最开始也觉得穿戴成这样不太方便,但是穿戴了几天发现的确有用。
以往疫病传开会有很多大夫感染,可能这次是疫病没那么凶,也可能是他们穿戴的口罩和防护服派上了用场,这次安乐坊中竟然没有一个大夫染上疫病。
新来的大夫们听的连连点头,防止病气入体的确很重要,如果穿戴成这样就能挡住病气,方便就得排到后面,宁肯动作慢点也得以性命为先。
太医们叹道,“谁说不是呢。”
然后把这些新来的全部推进暂住的院子里换防护服。
城里派来了大几十个帮手,太医们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终于不再像前些天那样看谁都像杀父仇人一样。
苏景殊住的那排院落里有两个人发病被送走,由于发现的早诊治及时病情并不严重,除了有些低热咳嗽之外还能和往常一样看书写字。
只是这些后来发病的虽然病情不严重,但是数量却越来越多,且大部分都是从城里运出来的。
有禁军和开封府的衙役驻守在外面,安乐坊中治病救人进行的有条不紊。
苏景殊也没有闲着,他被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安乐坊的现状来整理出一套可以推行各州县的防治措施。
主笔:苏景殊
监工:孙直讲和太医院的太医们
因为太医们前不久刚去他家给他看过病,在安乐坊重逢竟然还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别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