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成长的日子,在充实与欣慰又间杂点鸡飞狗跳中,飞逝而去。
或许,这才是真实平凡的人生岁月吧。
两年半后,秦小霜临近毕业。
其他同学还在绞尽脑汁地谋划着毕业后的工作去向时,秦小霜已经放弃进某政府机关单位的打算,她实在不放心将自家的商贸公司交给别人打理。
自从两年前,秦小霜在沪上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尝试着把家乡的各种农产加工品以及手工艺品,甚至中药材,在沪上销售以后,势头一不可收拾。
她的商贸公司,不但为自家工厂的产品扩大销路,还联系了不少别的工厂和收购点,帮忙把他们的产品分销到各地。
接下来的规划里,她想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商贸业务拓展到国外去。
毕竟,接下来,外贸将迎来爆式的繁荣前景。
工厂扩大以后,秦大勋听取大闺女的意见,给厂子培养了管理骨干后,就开始学会放权。年纪渐长,他也不想把自己和林桂珍累倒在厂子里。
生意做大了,秦大勋开始习惯往返于凉市沪上两地出差。
出差是其次,看望亲爹和闺女小外孙们才是主要的。
在他的心底,已经牵出了一根长长的无形的线,线的另一端,系着在沪上的家人。
至于生意做得怎么样,顺其自然吧。秦大勋对此没有执念。
再说,生意做得再大,他也无意于让女婿瞿临川继承他的衣钵。
他一直知道瞿临川志不在此。
但他万万没想到,秦小霜有意揽下他的担子,甚至不惜放弃体面风光的机关单位工作。
“爸,爷爷他们祖上代代都是经商的。到我们这一代,也得有传承,是不是?再说,经商挣的零头都比坐那清水衙门挣的多!爸,咱家不只是要做搽耳村的富!”
对大闺女表现出来的勃勃野心,秦大勋失笑,“哦,咱家小霜想挣多少钱?咱家不是早就走出搽耳村了么?”
自家的生意早就走到凉市县城,走到沪上。
“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谁会嫌钱多啊!爸,我想让我们的产品卖到国外去。以后,我们不只经销自己生产的电器、农产加工品。也会销更多的手工绣品、竹编藤编产品。上次我去国际博览会,我现好多外国客人对国内的旧制木器也很感兴趣,我想联系厂家生产古典家具类卖到国外去。”
秦小霜想起上一世。再过十几年,南方沿海某地的古典家具厂,接到的订单都排到两年以后了。实在是供不应求。
太多外国人青睐极具东方特色的那些古旧家具了。
“古典家具?行不行啊?我们上哪去弄那么多的古典家具?再说,小霜!我们从没做过这种,不懂啊!”秦大勋没想到大闺女的目光已经盯到别的上面去了。
“咋不行?我仔细看过了,那些博览会上展出的旧制木器,其实也不是真的古旧东西。而是工厂把正常生产出来的木制家具,再经过几道做旧工序,最终做出来的产品就很有古旧年代感了。”
秦大勋便说不出反对她的话了。
其实,这几年,他也现自家大闺女对市场反应很敏感的,尽管面临风险。
秦大勋觉得自己做生意这么多年,哪一次做决定不都是面临风险呢。
但他自己也知道,站在这时代的风口上,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
罢了。
既然秦小霜想做,就依了她吧。
大不了自己站在她的身后,随时替她兜底吧。
——
对于秦小霜执意放弃体面风光的机关单位工作,要专心从事商贸工作。
瞿临川刚开始很不赞同。
“媳妇儿,进机关单位多轻松啊!我不想你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