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主角被别人偷听心声的大唐 > 第三十七章(第2页)

第三十七章(第2页)

“咦?这么快就熟了吗?”她惊讶地现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了,金黄色的麦穗沉甸甸的,仿佛在向她招手。

“是啊,现在一天就能收了。”她心中暗自思量,知道这是土壤改良的结果。她得意地笑了起来:“天宫老牛,你真是我的得力助手啊!”

说着,她打开了储物空间,只见乌云聚集起来,天宫老牛的身影若隐若现。它身形庞大,宛如一座小山丘,身上散着威严的气息。它是天宫中的神兽,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她收割庄稼。

长安城的百姓们又惊又奇,纷纷抬头望向天空。她们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却看不见云里的东西。但她们都能感觉到那股子威严劲儿,仿佛有神灵在云端俯视着她们。她们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纷纷议论起来:“这又是咋回事啊?”“天象不对啊!”“是不是跟国家运势有关啊?”

虽然她们看不见云里的东西,但都能感觉到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笼罩着这座城市。她们纷纷跪拜在地,祈求神灵保佑她们平安顺遂。

而此刻,天宫老牛正在熟练地收割着庄稼和蔬菜。它的动作迅而有力,很快就将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收割完毕,装满了仓库。然后它又开始播种新的种子,为下一季的丰收做准备。

李清歌则躲进林子里等着马车来。她悠闲地坐在树荫下,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不一会儿,马车就到了。镖局的人和伙计们按照规矩把粮食运走之后,李清歌就给马车施了个法,让它自己低调地返回城里去了。

粮食就这么突然出现了,大家都觉得奇怪,但也没多问。只是看着马车招摇过市,都惊呆了。她们纷纷议论起来:“这粮食是从哪儿来的啊?”“听说荒野里有个秘密仓库,里面粮食多得是!”“还有人说钱大善人救了狐仙呢!”……流言满天飞,但只有李清歌自己知道真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此刻,文武百官都聚集在宫殿前,忐忑不安地等着李世民的到来。她们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不知道陛下这次召集她们有何要事。她们纷纷猜测着可能的原因,但都不敢轻易表意见。宫殿前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和远处传来的鸟鸣声。她们都在等待着那个决定她们命运的人的到来。

现在,咱们来说说这朝堂上的事儿。文武百官一个个脸上绷得紧紧的,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生怕皇上突然来个啥大决定,把她们都卷入未知的漩涡之中。

要是皇上真下了决心要治河,那士兵们就得全副武装上堤坝,与汹涌的河水搏斗。那难度,简直比打一场硬仗还难,而且成功的机会小得可怜,仿佛是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更让百官头疼的是,万一这命令下来了,她们这些当官的也得卷起袖子去搬砖扛土,一想到这儿,那些武将们的头皮就开始麻了,感觉像是被无数只小虫子在啃噬。

“皇上这是唱的哪出啊?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位大臣挠了挠头,满脸困惑地说道。

“治河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一年两年能搞定的,五年十年都不见得有成效,这不是白费劲嘛,皇上难道没考虑过后果?”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她的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蚊子。

一提到后果,大伙儿心里头那个揪心啊,都皱起了眉头,脸上写满了担忧。谁都知道,治河要是成了,皇上那就是千古流芳,名垂青史;可黄河那脾气,比猛虎还难驯,温柔的时候都让人害怕,起怒来那就是吃人不吐骨头。大唐上下,就算拼了老命,也不一定能降服这条狂龙,所以失败的可能性比成功大多了。万一搞砸了,皇上那名声可就毁了,不光民心没了,还得被人戳脊梁骨,遗臭万年。

百官们都觉得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局,而且赌注还特别大,是她们的身家性命,是大唐的国运。

“大人啊,这事儿就指望您了,您可得劝劝皇上,让她把这决定给撤了,不然咱们可都得跟着倒霉啊……”一位老臣苦着脸,拉着房玄龄的手不放,把她当成了救命稻草。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哀求和期盼,仿佛房玄龄是她唯一的希望。

百官们的眼睛也都直勾勾地盯着房玄龄,等她拿主意。房玄龄轻轻皱了皱眉,好像在琢磨什么,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各位大人,你们还不了解皇上吗?她做事从来都是三思而后行,说不定心里早就有治河的高招了。”

“治河的高招?不是我小看皇上,历朝历代的明君都想治河,结果咋样?还不是都败下阵来了。皇上凭什么能行?”一位大臣不屑地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服。

“就是嘛,如果皇上真有办法,那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没人能成功?”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她的脸上写满了不相信和嘲讽。

“大人您可得想清楚了,这事儿马虎不得啊。”又有一位大臣提醒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担忧。

百官们听了房玄龄的话,都摇头表示不信。她们觉得,如果皇上真有治河的好法子,那以前的明君们岂不是都白活了?而且皇上现在还没动手呢,那些明君们可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试过了,结果还不是留下了这个难题。所以,房玄龄的话,她们实在难以相信。

“大人啊……”就连长孙无忌也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不认同。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困惑,仿佛也在思考着这个无解的问题。

“这只是我的猜测罢了,过阵子自然就知道了。”房玄龄叹了口气说。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淡然,仿佛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的风暴。

皇上这一招,简直就是在悬崖边上跳舞啊,成了就是英雄,败了就是千古罪人。可谁又能改变皇上的决定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百官们心中暗自嘀咕,却也不敢说出来,只能默默地等待着接下来的命运。

正说着呢,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宣布早朝开始了。她的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紧张和焦虑,仿佛也在为接下来的事情担忧。

百官们连忙收起心思,一脸严肃地走进大殿里。大殿上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随着一声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李世民皇上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她穿着龙袍,威严地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百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生怕皇上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

可皇上却皱着眉头环视了一圈儿,然后问了一句:“程将军怎么还没到?”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悦和焦急,仿佛对程将军的迟到感到十分不满。

这话一出,百官们都愣住了,心里头那个纳闷儿啊。李清歌那小子平时就爱迟到,皇上啥时候在意过这事儿啊?今天怎么突然问起来了?难道是想把治河的重任交给她?

一想到这儿,大殿里就开始有人倒吸冷气了。背脊凉,心里头那个怕啊。要是让李清歌去治河,那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啊?黄河泛滥得更厉害,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老臣吓得差点儿摔倒在地上,眼睛瞪得老大,满脸惊恐地说:“皇上!万万不可啊!请您一定要三思啊!”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恳求,仿佛是在用生命在劝阻皇上。

百官们也纷纷跪倒在地,苦苦相劝。她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灾难。李世民见状也是愣住了,愣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迷茫和无奈,仿佛也在思考着这个艰难的决定。

哎呀,她还没开口说话呢,怎么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动静?她心里头可是一个字儿都没蹦出来呢。难道,她们还能听到她心里所想的不成?

她暗自嘀咕着,目光扫过殿下一众臣子,只见她们个个面露惊疑之色,仿佛她心中所想已然泄露无遗。

“不是不是,她只是在琢磨着黄河水患难治,但听说李清歌这人博古通今,说不定有什么好主意。”她又想了想,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要不就把这治河的大任交给她,或者偷偷学点她的治河秘籍?”结果这么一想,李世民差点被吓得失色,连忙定了定神,轻轻摇了摇头,心想自己真是想多了。她能听到李清歌的心声,那是老天爷的恩赐,这些老臣子怎么可能听到她心里的话呢?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她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惊涛骇浪,淡淡地问了一句,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众人。她们或低头不语,或面面相觑,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陛下啊,我们就是担心,治河这么重要的事儿,千万不能交给程将军啊。”一个老臣子满头大汗,上前谏言,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内心极为不安。治河得靠军中的能人,现在朝堂上得宠的将领,也就李清歌一个了。陛下对她那么好,这不是明摆着要让她挑大梁吗?老臣子一想到这,差点没晕过去。要是真把重任给了李清歌,黄河不仅治不好,还可能更乱套!今天就算是拼了老命,也得拦着。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李世民一听,笑了,那笑容里藏着几分无奈与了然,“你们多虑了,人选还没定呢,咱们再商量商量。”这话一出,大伙儿都松了口气,有的拍拍胸口,有的擦擦汗,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醒来。

“陛下,臣来晚了。”门外传来李清歌不紧不慢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在敷衍。百官们一听就火了,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直往门那边瞅,仿佛要将她看个透彻。李清歌大摇大摆地进了殿,一身青衫猎猎作响,她环视一周,看到这架势,不由得愣住了:“咋回事啊?我又没抢你们粮食,又没拐你们闺女,干嘛这么瞪我?”她一头雾水,但还是赶紧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几分戏谑:“陛下。”李世民摆摆手,示意她起身:“起来吧。”她心里头其实挺踏实的,因为能听到李清歌的心声,预感她能解决这个难题。

“人都到齐了,咱们就说说治河的事儿吧。”李世民笑眯眯地看着大家,那笑容温暖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黄河泛滥成灾,历史上多了去了,每次一泛滥,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这黄河啊,既是咱们的母亲河,也是个难缠的猛兽。治它是刻不容缓了。大家有什么好主意,都说说看。”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她知道这些官员们能想出啥好主意来。果然,大伙儿一个个面露难色,心里头都在嘀咕:今天不是讨论治不治的问题,而是怎么治的问题。陛下主意已定,咱们劝也没用,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献策呢。于是大家纷纷开口,说的无非就是疏导和堵截的老一套,但在细节上倒是挺下功夫的,每个人都试图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