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平凡修真路 > 第50章 禅心乱于戏木母空自归(第1页)

第50章 禅心乱于戏木母空自归(第1页)

禅心乱于婴儿戏,木母空自猿马归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诸多艰难险阻,这一日来到了一处神秘之地。

此地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隐隐透着一股诡异之气。师徒四人小心翼翼地前行着,心中都不免有些忐忑。

那唐僧端坐在白龙马上,面容祥和,心中却也暗自警惕。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四处张望,时刻防备着可能出现的危险。猪八戒扛着九齿钉耙,嘴里嘟囔着,似乎对这未知的前路颇有些不满。沙僧则默默挑着行李,沉稳地跟在后面。

走着走着,他们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孩童啼哭之声。众人皆是一惊,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草丛中,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正躺在那里,哭得甚是可怜。

唐僧心地善良,见此情景,立刻下马,快步走到婴儿身边。他轻轻地抱起婴儿,眼中满是怜悯之色,说道:“这可怜的孩子,怎会独自在此?定是遭遇了什么不幸。”孙悟空却皱起眉头,火眼金睛紧紧盯着婴儿,心中暗道:“此事必有蹊跷。”

那婴儿在唐僧怀中,哭声渐渐止住,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唐僧,模样甚是可爱。唐僧被这婴儿的天真无邪所打动,心中的慈爱之情愈发浓烈。

然而,孙悟空却越发觉得这婴儿不对劲。他凑上前去,仔细观察着婴儿,试图找出一些破绽。就在这时,那婴儿突然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瞬间化作一道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唐僧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苍白,手中一空,呆立当场。孙悟空见状,怒喝一声:“妖怪,哪里走!”说着便纵身一跃,追了上去。猪八戒和沙僧也急忙跟上。

那妖怪化作婴儿,本是为了迷惑唐僧师徒,趁机捉拿唐僧。见孙悟空追来,妖怪连忙加快速度逃窜。孙悟空紧追不舍,金箍棒挥舞得虎虎生风。猪八戒和沙僧也在后面奋力追赶,口中喊着:“妖怪,休得逃走!”

一番追逐之后,妖怪逃入了一座深山之中。孙悟空等人也毫不犹豫地追了进去。山中怪石嶙峋,树木繁茂,妖怪借助地形优势,不断变换身形,试图摆脱孙悟空等人的追击。

孙悟空凭借着他的火眼金睛和敏捷身手,始终紧紧咬住妖怪不放。猪八戒和沙僧也在一旁协助,三人齐心协力,与妖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妖怪见无法逃脱,便使出各种妖法,企图抵挡孙悟空等人的攻击。一时间,山中光芒闪烁,轰鸣声不断。但孙悟空等人丝毫不惧,他们配合默契,逐渐占据了上风。

经过一番激战,孙悟空终于找到了妖怪的破绽,一棒将其打倒在地。妖怪见大势已去,只好现出原形,原来是一个红孩儿模样的妖怪。

孙悟空等人成功击败妖怪后,回到了唐僧身边。唐僧经历了这场惊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的禅心在这婴儿的戏耍下曾一度慌乱,若不是孙悟空等人及时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也从这次事件中更加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们整顿好行装,继续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

从丹道视角来看,《西游记》第四十回蕴含着深刻的修行寓意。

唐僧代表修行者的本心,他的慈悲善良象征着修行之始的纯净心境。然而,当遇到婴儿(妖怪所化)时,唐僧的禅心大乱,这正如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容易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孙悟空则代表修行者的智慧与勇气。他的火眼金睛能够识破妖怪的伪装,象征着修行者在丹道修行中需要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辨别真假,不被虚幻的表象所误导。他紧追妖怪不放,与妖怪展开激烈战斗,体现了修行者在面对内心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时,要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斗志,不断克服困难,追求真理。

猪八戒和沙僧在这场战斗中协助孙悟空,象征着修行者在丹道修行中,身体的各个方面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他们的团结协作,寓意着修行者的身心要协调一致,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妖怪化作婴儿,试图捉拿唐僧,可视为修行者在丹道修行中所面临的各种诱惑和魔障。这些诱惑往往以美好的表象出现,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只有像孙悟空一样,凭借智慧和勇气,识破其本质,才能战胜它们。

此回故事也提醒修行者,在丹道修行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坚守内心的纯净和坚定,通过不断地修炼和磨砺,最终实现修行的目标。在修炼得到金丹之后,关键是要能够领悟本性、明澈内心。要向上彻悟、向下通达,扫除六种欲望,参悟禅理、修习定慧,如同面壁沉思般保持无为的状态,这样才能逐渐接近神化的境界。

孙悟空让道人穿上原来的服饰,手持白玉珪,登上宫殿称王,这体现了大隐之人即使身处朝廷也能影响天下、造福万民。他还说“我还是去做我的和尚,继续修行积功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普通人在修炼成金丹之后,如果贪、嗔、痴没有去除,修行的功德还不够圆满,那就是只修炼了生命而没有修炼心性,也会像顽固的神仙一样停滞不前,难以超越三界。就如同“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轮回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定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所说的那样。仙师特意安排红孩儿、黑水鼍带来邪火和孽水,是为了让人们领悟道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这里说的既是命,也是性。本性是善良而没有恶的,但人心却会因为后天气质的清浊不同而有偏颇。所以想要完全展现本性,不如让心死去;这里所说的死心,是指去除那些危害本性的心。想要死心,不如忘却机巧;忘却机巧,就是忘记那些扰乱心灵的机谋。想要忘却机巧,不如修养正气;修养正气,就是修养那些容易动摇心灵的气息。红孩儿代表着赤子之心。心是火的藏所,本质上阳而性质上阴,外表明亮而内部昏暗。当心中的火向上燃烧时,就会怒气冲天;刚开始燃烧时,就会有隐藏的危机。“结聚火气,直冒九霄”说的是怒气;“赤身无衣,吊在树梢”说的是隐藏的危机。红孩儿忽起忽落,变化莫测,怀着游戏和伤害正道的不良用心,想要打倒维护正道的明眼人,这就是他的真实目的。“徒费心机”这句话,就是心妖的供状。三个徒弟各自拿着兵器,好像要打架;长老责怪孙悟空搞鬼,非常生气,又勒住马大骂。这些都形容了相互刺激而发怒,使得禅心混乱。“枯树涧”,树木枯萎就会引发火灾,这里是心妖旺盛生长的地方。“红百万”,火势旺盛就会色彩炽热,形容心妖煊赫的气势。心妖假称遭遇抢劫被掳走而求救,捏造田产、亲族来作为酬谢,这些都是极力模拟心妖闪烁不定的心思和手段。

猪八戒用戒刀割断绳索放走妖怪,这是不能看透内心而破戒放纵心意。长老让红孩儿上马带走,这是不能控制本性而任性行事。不要两个和尚驮,高兴地让行者驮,这是火得意而肆意克制金。“只好三斤重”,“这等骨头轻”,这是金明亮而暗中有平息火的意思,是迷惑和觉悟相互交织、正邪难分的时候。所以有诗说:“道德高时魔瘴高,禅心本静静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蹻。意乌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意思是在安定中出现动摇,不能保持正定,这就是在安静中产生了妖邪。

心本来是正直的,火一动就会让木迷失,不能获得知识,这就是“躧外蹻”。就像阴阳二蹻之脉不走正道一样。迷失了就会让意念不听从内心而产生爱欲,爱欲产生就会让正定混乱,自己遭受忧虑和焦急。只有客邪能够从正处安定下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同正定一样,这样客邪才不能肆意妄为。这首诗是阐发提纲“猿马刀圭木母空”的含义,是禅心混乱的实际危害。也就是说禅心一旦混乱,不能保持正定,那么猿马所代表的金水、刀圭所代表的二土、木母所代表的木火,就会失去它们的实质而也变得空虚。这就是火生于木,灾祸发生必然克制的道理。

“大圣心中怨恨”,这是正定中有了动摇;“那妖心头火起,弄一阵旋风,飞沙走石”,这是不正定而行动。师父不见踪迹,是心被蒙蔽而本性迷失。行者和八戒商量各自散去,这是禅心混乱而五行也变得空虚。沙僧说:“有始无终。”意思是能够修炼生命却不能修炼心性。然而能够有始有终的,全靠意念之土。意念真诚则心正,而妄念就可以消除。沙僧就是意念之土。所以行者说:“既然贤弟有这样的诚意,我们还是去寻找那妖怪,救师父去。”大圣着实心中焦急,这是意念真诚而心正。“变作三头六臂”,乾为三、坤为六,这是重整乾坤,上下定位,达到正定。

喜欢悟空修真路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悟空修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