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靖康元年金国兵分两路攻宋,最远的甚至于已经打下了陕州,几乎要威逼西京洛阳了。
只不过有着东京城开封府那么一条肥鱼,所以没有进行细致的梳理,倒是将京西南路、利州路、永兴军路交接这一片弄的一地稀碎。
也就没进川蜀。
官僚体系彻底瘫痪,义军蜂蛹而起,但凡是有点本事的都能扯个旗子。聪明点的还知道打个勤王的名号,蠢货就直接自称大王了。
当然,哪怕是打着勤王名号的,也不去东京抗金,却只知道在本地州府之间作威作福,也不知道勤的哪门子王。
而对于官员们来说,有点儿本事和能耐的,好歹能聚拢府兵护住州城,最起码维持着最基本的官府体系运转。
没本事的直接就跑了,甚至于平日里威福自享失了人心的,被义军冲入州府直接给砍了,跑都来不及跑。
御营大军既然来了,自然要对这一片进行梳理。各个义军集团该杀的杀,该收拾的收拾。
不过坦白说,京西这一片的义军跟河东或者河北的义军没法比的,因为总体上来说官府还是有着一定的能力。
毕竟金人没来得及对这里进行更深入的破坏,秩序还在运转。
所以这里基本上没有那种可以一下子聚拢几万人的大型义军集团。最多只有几千人的那种,有的甚至于只带着一千多人便四处流窜。
说是义军,大部分其实都只是盗匪。而且称不上巨盗,只能说是中小型的山贼势力。
御营对于这些山贼类的义军处置的也很简单,轻易击溃了这些连铁甲都没几副的义军之后,先来一波清理,把那些首领之类的先给砍了。
然后筛选其中有战斗力的或者修行者进入军中,归各位统制官管辖,也算是填充御营左军的实力。
然后那些明显被养野了的家伙作为辅兵和民夫。御营左军西行的时候根本就没带什么辅兵和民夫,就是要准备收拢这伙子人的。
毕竟安营扎寨、烧火做饭、打造军械、修车补甲之类的活计总要有人做才成。
而那些只是老老实实抱团、只想在乱世寻个活路的百姓,便在各州府就近安置。以仿军屯的形式分配土地,准备春耕,安家落户。
东京中枢已经整理了一整套的流程,而这些人拾掇起来也很简单。
不过在处置盘踞在陕州边缘的这些义军首领的时候,倒是有一些军中的将领似乎跟这些义军首领有旧,所以前来求情,希望能让他们从军,来将功补过。
这年头大家都是满世界乱跑,从京东来的御营军中将领跟京西这边的义军首领认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毕竟像王德苗傅他们原本有不少也是去支援过太原的,被打崩了之后聚拢残兵再去应天府追随康王,真就是走遍了大半个大宋。
当然,大宋自太祖皇帝开始就实行的更戎制也是一个原因。
为了防止军头坐大,军士和军官在一个地方驻守时间不能太长,三五年就得换个地方,还得换将领,免得衍生出盘根错节的势力。
这就扯远了。
话说回来,军中将领跟义军首领有旧,这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收拢的时候能更利索一点。能少杀人还是少杀人的好。
金兵两次攻宋,又有群妖作乱,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但是摄政王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在听到军中将领们叙说某些人是如何的豪气如何的勇武之外,也会听从当地明教教众,乃至于直接问询当地百姓那些义军首领的德性。
明教教众遍布天下,哪里乱,哪里就有明教教众。从这方面来说,这一教派是真的生命力顽强。
结果问了之后,赵恒顿时暴怒!
这些义军首领是真的不干人事,有不少人在京西之地真的是作恶多端,乃至于有人喜欢活剥人皮、虐杀姬妾!
什么英雄豪杰?英雄豪杰是靠着虐杀百姓和女人这种事儿彰显自己的勇武的吗?
还以为是五代十国那会儿呢?武夫乱世,无法无天,什么没底线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甚至于有人腆着脸去称赞!
大宋文华百年,世道再乱也不允许有这种人的生存之地!
……
三十二个义军头领,有一半是宗师,也算是收割了一波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