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百科 > 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3页)

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3页)

“定期巡检和在元绪群岛设立巡检司,是很有必要的。”朱翊钧对后面两条倒没什么意见,就是王崇古对种植园的全要全拿,朱翊钧不是很认同。

吃太多也会撑死的。

朱翊钧见了大司徒和少司徒,也不光是王崇古的奏疏,还有关于河南山东,一共六个工兵团营组建之事,朱翊钧询问了进展。

“陛下,凌部堂的确忠君体国,可是这手里忽然从一千五百客兵变成了六万工兵团营,是不是有些危险啊。”张学颜低声说道:“臣是从辽东巡抚入朝为户部主事,臣在辽东亲眼看到了辽东藩镇化的可能。”

张学颜首先高度赞赏了凌云翼的忠君体国,而后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皇帝是真不怕,凌云翼是以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东军务,这六万人都归凌云翼直接管理,河南和山东要是和辽东一样的藩镇化,这和天塌了没什么区别。

“凌部堂要去长崎总督府。”朱翊钧从桌上翻找出了凌云翼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转递张学颜说道:“少司徒所思虑之事,凌部堂也想到了。”

驰道修通了,工兵团营组建好了,清丈废除贱奴籍这些棘手的事儿办妥了,凌云翼要出海去长崎总督府,转战倭国,凌云翼已经在主动请缨了,请陛下给他个灭倭的机会。

“是臣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张学颜看完了凌云翼的奏疏,赶忙郑重认错,自称小人。

凌云翼是个威权人物,他在这六万人,就只听他的,他离开了,这些工兵团营就是朝廷的工兵团营,再加上驰道修通,就不用担心了。

凌云翼之所以要前往长崎总督府,自然是要为了灭倭大事。

朱翊钧见完了户部两位大臣之后,又接见了阁臣万士和,万士和主持编纂《诸子汇编》之事,开百家馆,招揽四方治学之人,一同汇编,已经将《荀子》完全编纂完了。

百家馆纳四方之士,汇编之后,交于礼部审定,而最终审稿人是万士和本人,万士和审定之后,直送皇帝面前阅视。

朱翊钧已经看完了三十二篇的荀子,可谓是字字珠玑,让大明皇帝收获颇多。

“荀子作为至圣先师,被开除儒籍,实乃是儒学一大憾事,这是儒学的损失,不是荀子的损失。”朱翊钧看完荀子之后,就只有这一个感触。

大明的至圣先师,不再是孔夫子、孟圣人。

诸子百家,都是至圣先师,就是人文肇始的开辟之人。

“臣也是编纂之后,才发觉了,可能《荀子》就是儒学的另外一面,如果后来的儒生们能够接受荀子的批评,儒学决计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万士和十分肯定的说道。

孔孟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董仲舒搞什么天人感应这套在先秦就已经被逐渐抛弃的迷信论,荀子讲‘人可制天命而用之’;儒家讲隆礼重法,而荀子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专用律法治世,用礼法规劝。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是最典型的,意思是:人类有能力驾驭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加以利用,面对自然要发挥主动性,强调人对自然的改变,让自然为我所用,而不是让天命,自然成为人类的束缚。

就这一点,就把董仲舒那一套天人感应给秒了,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天人感应,是在开历史倒车,是‘天、人不分’,而儒家至圣先师荀子,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天人相分的理论,并且在《荀子天论》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翊钧还记得隆庆六年末,万历元年初,客星犯主座时候,张居正承受的可怕风力舆论,朱翊钧为了表达自己对张居正的支持,下诏修省,说天人示警,完全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做的不好,万历五年,大彗星出现,张居正父亲病逝,丁忧风波,也是闹得满城风雨。

明明已经在先秦时候就已经将天人相分,可兜兜转转到了大明,天人感应仍然流毒无穷。

事实也证明,客星犯主座的客星,就只是超新星爆发;而大彗星更不是什么天人示警,反射望远镜观察的很明白,是一颗彗星罢了。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不被开除儒籍才怪。”万士和万般无奈的说道。

荀子不是因为骂贱儒被开除儒籍的,而是因为攻讦三代之上的圣王,荀子触及了儒家最核心的理论,儒家的一切都是在周礼上建立的,而荀子直接刨了祖坟。

天道自己有自己运行的规律,不会因为尧舜在世而长存兴盛,也不会因为夏桀而消失衰亡,作为君王应该以兴衰为标准,天下大治则吉,天下大乱则凶。

将天下兴亡和自然现象强行和君王的道德绑定在一起,君王负担不起,天下的百姓同样承担不起,把兴衰都寄希望于一人之上,是极其危险的,要君圣臣贤万夫一力,才能兴盛,反之则丧乱,所以‘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朱翊钧很喜欢《荀子》三十二篇,这是真正的帝王书。

“还有更多吗只有三十二篇了吗”朱翊钧看完这三十二篇有些意犹未尽,询问万士和是否从民间找到了孤本,或者已经散佚的篇章,哪怕一篇也好。

“只有这三十二篇了,其他都散佚了。”万士和十分遗憾的说道。

“这…真的令人扼腕痛惜,朕给爱卿三百万银,专事搜集孤本独篇,来补齐诸子百家散佚之文,哪怕找到一篇,这三百万银也值了。”朱翊钧让冯保取来了一张内帑的承兑票证,写上了三百万银的大写,将印绶拿来,盖在了上面。

说给钱,是真的给钱,绝不是敷衍,哪怕是找到一篇沧海遗珠,三百万银都是值得的。

儒学的兴盛,让诸子百家落寞,各种文章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陛下,这不仅是银子的事儿,还需要一些运气…”万士和拿着手中的银票,这东西真的能兑换三百万银,万士和这辈子都没拿过这么多的银子,但,他只能告诉陛下,主要靠运气。

“能不能弄个千金买马骨的事儿来朕的意思是,有人拿着家传的古书,到百家馆询问,而后发现是散佚篇,一字千金,有一个字算一千银,大庭广众之下赏银,那寻找散佚孤本,岂不是容易了许多呢”朱翊钧思索了片刻,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字千金寻孤本。

贵是贵了点,朱翊钧有的是银子,而且也愿意出这个银子,让明珠不再蒙尘。

万士和看着手中这三百万银的银票,看着陛下由衷的说道:“陛下圣明!这个办法很好,除了有点费钱。”

一向吝啬的陛下,突然愿意花这么多钱,意思非常明确,陛下真的想把这些事儿办成。

泰西搞什么文艺复兴,复兴罗马文艺,大明不用,因为大明就是东方活着的罗马。

都是祖宗的遗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