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96章 > 第70节(第1页)

第70节(第1页)

解缙微微摇头,说道:“皇上,臣认为燕王、魏国公、茹尚书与姚师父所言,皆为洞察之言。纵览各类消息,鞑靼与瓦剌或有野心,但大明边疆,至少五年内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朱允炆看向朱棣等人,敲了敲桌案,说道:“一位久经战场的亲王,一位掌管中军都督府的国公,一位兵部尚书,一位内阁大臣,一位通晓无数的翰林侍讲,既然你们一致认为,北疆五年内不会出现太多问题,那我们便定下基调,五年内,完成新军之策推行全军之任务,如何?”

“可行!”

朱棣等人表态。

徐辉祖犹豫了下,说道:“皇上,新军之策在京军施行,并无问题。但在北平卫所施行,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哦,什么问题?”

朱允炆有些意外地问道。

徐辉祖拿出了一份文书,递上去,说道:“这是北平府新军之策的文书,其中谈及,新军之策重训,有助军队战斗力提升,然而,新军之策与卫所制度冲突很大,引起了不少问题。”

朱允炆展开文书看去,不由暗暗吸了一口凉气。

明以武功定天下,朱元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卫所制度,便是选一部分人,归入军籍,分驻在各地卫所之中,保卫边疆,镇压地方。

军籍与民籍是平行关系,军籍归属于五军都督府管理,民籍归属于户部。

军与兵,也完全不同。

军存在着世袭性,是固定的,只要你是军,那你一家人,以后都需要充军,住在卫所之中。

若你不幸为国捐躯,那也没事,看看你有儿子没有,没有儿子,就找你哥哥,这都没有,就找你表哥,总要找个人接替你。

如果是悲惨世界,你这一系全家都没了,那也有办法,看看你原来籍贯哪里,去找你的族人,勾选一族,搬过来继续充军。

而兵,则是自愿性质的,是临时招募的,而并非朝廷经制之军,一没定额,二没固定的戍边地,三和子孙职业选择没关系。

在明代初期,军费在朝廷财政中的支出占比是很低的,每年两百万石养三百万兵足够了,甚至在很多时候,军费可以说是“自给自足”的。

这也与卫所制度有关,卫所的军,只能说是军与农的合体,打仗的时候就是军,不打仗的时候,那就是农,需要开荒,需要种地。

这边收着庄稼,手舞镰刀,那边烽火传讯,就可以马上换上盔甲,抄起钢刀杀敌。

如果军屯的收成不够军队开支,那就让商人雇人去边塞开垦,通过开垦出来的庄稼,来换取朝廷盐引,这样一来,商人与边军便实现了双赢。

看似美好的存在,在经过洪武的风雨之后,已开始显现出其问题,卫所废弛与崩溃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而军农合一的方式,已严重妨碍了军队的训练。

试想,一个集体下地务农的军队,又能有多少时间训练?又能掌握多少的杀敌技?

卫所制不改,新军之策,难行!

第八十八章悲壮的军屯,无奈的朱允炆

新军之策落北平,是在冬季,冬季本就没什么农活,大家每天早起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没什么问题。

可眼下已是开春,大家还惦记着自己手里的那几十亩地,总不能每天继续训练吧?

朝廷有规定,每个卫所的军户要耕种一分地。

那位说了,一分地而已,随便刨两下就拾掇好了,至于花多长时间,耽误训练?

不好意思,明代军屯里的一分,一般是五十亩。

每一位军士的一分地,按照规定,要收取十八石粮食,上交六石,剩余十二石自己吃。如果年景不好,欠收乃至绝收,那你也得赔纳足额,俗称倒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