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愿以武力闻名天下!”
“身为儒家弟子,众儒必须遵循孔子的教诲,不记录孔子的武力。”
“但吕不韦与列子并非儒生,无需遵守孔子的教诲,才把此事记录下来。”
见扶苏依旧不信,赢羽给出了最后的杀招,“当然,儒家也并非完全没有记载。”
“颜回在祖训中写道: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
“大兄若不信,大可亲往颜氏宗祠,讨要祖训一观。”
冉仲康也在一旁附和。
扶苏微微动摇,但内心深处的观念依旧坚固,难以撼动。
扶苏焦急地翻找着赢羽话语中的破绽。
经过一番沉思,他突然高声喊道,“不对!”
“即使孔子有着惊人的力量与武艺又如何?”
“即便是再强的人,面对数十个山匪也得败退。”
“各国的君王不会因为孔子武艺高强就接见他。”
“所以,孔子能够四处游说、行走天下,肯定是依赖其他的东西!”
看到扶苏这般模样,赢羽心中一紧。
他深知破碎三观的痛苦,因为他亲自经历过。
但要想让扶苏走上不同于历史的道路,他必须摧毁扶苏的三观,然后重新塑造。
赢羽深吸一口气,点头表示认可,“大兄所言不无道理。”
“孔子的个人武力,的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扶苏松了口气,点头表示同意,“而且这部分肯定微不足道!”
“孔子一定有其他的依仗,才能让他四处游说,各国君王才愿意接见他。”
“可能是因为天下人渴望恢复周礼,或者是孔子的个人魅力,或许……”
赢羽打断了扶苏的话,“或者,是因为孔子的七十二贤徒和三千弟子!”
扶苏愕然看着他,“孔子的弟子怎么可能成为他的依仗?”
赢羽反问道,“大兄应当听说过孔子在匡蒲之战的事吧?”
扶苏紧锁眉头,经过一番思考后摇了摇头,“我知道孔子在卫国蒲地曾遭遇过一次截杀。”
“至于你提到的匡蒲之战,我倒是没听说过。”
赢羽轻轻叹息,心中的愤怒愈加深重。
这一次,他并没有胡说,而扶苏这十多年所学的儒家知识却让他毫不知情。
这足以证明淳于越对扶苏思想的控制有多么可怕!
深吸一口气,赢羽开始了讲解,“孔子途经卫国时,卫国正陷于内战之中。”
“卫国封君公叔戍担心孔子会支持卫国国君卫灵公。”
“于是,在孔子身边弟子寥寥无几时,他率大军在蒲地发动了对孔子的截杀。”
“危急时刻,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公良孺率领五辆战车和数百传弟赶来。”
“公良孺冲锋陷阵,子路杀敌,颜回殿后,战斗激烈,公叔戍最终不得不撤退。”
“然而,孔子可是谁?”
“儒家领袖!”
“他能忍受这种侮辱吗?”
“在向卫灵公求援未果后,孔子紧急召回子路、冉求等贤徒与三千弟子。”
“最终,孔子亲自率领弟子在匡地彻底消灭了公叔戍。”
赢羽举起酒杯,抿了一口后,目光如火,“公叔戍为何会惧怕孔子支持卫灵公?”
“为什么孔子能够自由行走天下而不受阻碍?”
“因为儒家不仅是强大的文化力量,更是一支敢打敢拼、英勇善战的军队!”
“他们是一团火,散开则是满天星。”
“当全员齐聚,他们轻而易举便可消灭一国封君!”
“天下的君王都不愿平白得罪这样的力量,这才愿意接见孔子。”
扶苏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向冉仲康,“冉大儒,这是真的吗?”
“孔子真的曾率领弟子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