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厌死死拽住她,“我们是京州的捕役,大理寺派我们来查诸蔷自杀一案。”
孟厌唯恐丫鬟不信她,还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你瞧,这是大理寺的令牌。”
令牌实则是孟婆令,上面全是鬼画符。
丫鬟接过令牌查看,见那令牌金灿灿,上面好似写着大理寺三字,“你们想问什么?”
孟厌快速问道:“诸蔷在四月二十之前,见过哪些男子?”
“小姐平时都待在家中,偶尔会去书舍看书,碰见的男子也都是卢公子的好友。”
丫鬟跟着诸蔷去过五六次,因房中备有茶水,兼之诸蔷看书喜欢独处,故而她一般都候在房外。
“青韵书舍?”
“是。”
诸蔷日常进出有贴身丫鬟跟着,若真有男子接近她,只会是在青韵书舍。
孟厌向丫鬟道谢后,找到在一旁哼哼唧唧生气的温僖,“那人藏在青韵书舍!”
青韵书舍内,书舍掌柜带着他们找了一间又一间书房与密室。
最终,孟厌从画中陈设之物,确定青韵书舍挨着湖边的一间书房,便是诸蔷被欺辱的房间。
房中有一间密室,与画中陈设一模一样。
温僖:“为何书房中会有密室?”
掌柜贴心为两人解惑,“红袖添香乃是风雅之事,一时情难自禁乃是常事。”
孟厌环顾四周,书房有一门一窗。
而这间密室唯一的出口,在书房的柜子旁。
诸蔷不是傻子,丫鬟就在门外,她没道理跟着一个陌生男子进入密室。
就算真有人翻窗进来,或者有人早早埋伏在房中,一个大活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动静。
种种猜测排除,剩下的可能便只有:
这人应是诸蔷的熟人,与她约好在密室相见。她进房后,自愿去了密室。
孟厌:“五年前,这间房,谁来的最多?”
掌柜想了想,回道:“应是南宫公子。五年前,他曾租下这间书房半年之久,有时会带女子来房中吟诗作画。”
扯来扯去,此案又绕到南宫扶竹身上。
崔子玉来回跑了几家书斋,也找到一个线索。
有一家书斋掌柜道:“《诸芳尽》是何人所画已不可考。不过,我瞧这画,像是出自南宫公子之手。”
他拿出一幅南宫扶竹曾卖给他的字画,“他有一回说自己缺银子,便将此画卖给了我,说是他亲手所画。”
崔子玉拿着那张纸与南宫扶竹的字画对比,从下笔顺序与笔锋力度,确实像出自一人之手。
三人在城门碰头,彼此交换线索后,齐声说道:“难道我们被他骗了?”
崔子玉尤为气愤,当日她已快把真相诈出来了。
偏偏这俩二百五在旁露馅,匆忙间,才让南宫扶竹想到应对说辞。
“现下怎么办?”崔子玉瞋目切齿,孟厌与温僖心虚低头,不敢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