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在队伍的后面,李明阳一直顺着这条街向前走,避开了喧嚷的人群,最终停靠在一处庭院前。
这处宅院看上去十分的气派,从设计上便看得出主人家的调性如何。
而此时轿子里的人也在手下的搀扶之下走了下来。
那是一个看上去六十岁上下的老人。
两鬓早已花白,身着一身常服,但就是有着一股儒雅到骨子里的独特气质。
这不是一般人能流露出的气场,绝对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李明阳立刻上前准备道谢。
谁知对方瞧见李明阳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吩咐着家中的管家。
“叫人去准备茶点,有客人到了。”
随后目光朝李明阳身上一扫,“别傻愣着了,随我进来吧。”
客人,说的是他?
李明阳心头好奇,正要开口,却瞧见对方先行迈步进门。
既然无法拒绝,那就干脆坦然接受。
李明阳也跟着进门,而直到此时他才现自己如今身处的位置正是尚书府!
那实木的匾额上正刻着几个字,字体尽显大气,倒像是自己写了字叫人刻上的。
竟然是尚书大人!
可是这等身份的人又为何会与他相见,还特地将他请进门去?
李明阳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立刻跟随在对方的身后来到了正堂。
而当看见正堂的屏风时,李明阳心里便有了答案。
只见那屏风上正画着一棵青松正屹立在群山之中。
山下是一片枫叶林,倒让那青松显得格格不入了。
李明阳立刻醒悟。
这样的画作,夫子的房中倒有一个相似的。
他早知夫子的身份不一般,楚鹤迁早年是太子陪读,家里肯定也是有些身份背景。
只是具体是何职务他不说,李明阳也从未曾问过,直到今日才知道原来是尚书!
如此一来,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进门后,未等楚老开口,李明阳立刻深施一礼,“晚辈李明阳特谢师公搭救!”
这一句倒是说的楚老忍俊不禁。
这两个孩子进京赶考之事,他一早就知道了。
虽然说楚鹤迁辞官前去北洲一带,但还是时常有着书信往来的。
这次也特地写来书信,叫他在城中多照顾些,“你倒是聪明。既是如此,那我问你背书背的如何了?”
李明阳实话实说,“进京之后一直在客栈内潜心钻读,今日是前去报考,所以才出门来的。”
楚老恍然。
难怪自己的人去找李明阳,却怎么也没找到。
能在街上遇见倒是够巧。
“只会死读书还不行,会是与先前的相似不同,不仅要懂得四书五经中的要领,还要对当下时局有着自己的研究,既是如此,我问你,在朝中要事上当属哪件最为重要?”
礼部尚书本就负责朝中会试,楚老为官多年,不知阅过多少答卷,只要看一眼纸上的内容,就知道此人大概是个怎样的人。
李明阳没想到测试来得这么突然,但他却一点也不慌。
“如今朝中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导致前线吃紧,而灾害连连,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只有化解了旱灾,才能从长远的角度上救国治国。”
说完李明阳又低下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