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读小说网>宋朝大官人免费阅读笔趣阁 >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大结局上(第1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大结局上(第1页)

「诏曰:礼部侍郎陈初六自入仕以来,述正道丶兴教化丶富河东丶强军旅,屡建奇伟之功,而今率军抵御西凉叛匪,戍卫京师有扶天之大功。百官齐荐,万民同颂。故拜陈初六为临川侯丶礼部尚书丶翰林学士丶龙图阁大学士丶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及报刊,同授军机处大臣,钦此!」

汴河浩荡,天地悠悠,就在这座汴梁城外,天官宣麻,拜陈初六为宰相。这一决定出来,在场之人无不感慨。

常置二相,首相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次相集贤殿大学士,若是置三相,则第三相监修国史。本想着陈初六这一次回来,就能升为六部尚书,甚至当上参知政事,可没想到直接宣麻拜相了。

嫉妒者有之,羡慕者有之,但这群人打心里,对陈初六已然服气了。他们也知道不管造什麽谣言,也再也无法撼动陈初六的地位。陈初六今时今日的地位,也都是凭本事来的。

但一日为相,便在朝中多出一党。陈初六趁着这场大仗,叙功之後,将自己的亲信一一提拔。徐良骏丶陈善修皆有助战之功,曾公亮发明火器,用处很多,功莫大焉。还有朝中富弼丶韩琦丶欧阳修等年轻一辈,都被陈初六一一提拔。

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之内,便做得到的。陈初六拜相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宋的时候,北方却传来消息。辽兴宗对法天太后痛下狠手,发动兵变,将法天太后一家人斩杀殆尽,又将法天太后囚禁,正式掌握了辽国大权。

掌控大权之後,辽兴宗知道西凉打了败仗,李元昊死在了大宋,便兴数十万大军陈兵宋国汴京。放出话来,西夏国乃是辽国敕封的诸侯国,若是宋国敢入侵西夏,那辽国绝不能坐视不管。

辽兴宗这样一办,被打怕了的西凉人,一边倒向了辽国。但在西北军和曹炜的进攻之下,还是夺下了大片土地。西北能够与西域想通,而漠北再无西凉之势力。换而言之,眼下的大宋,已有了当初汉文帝丶汉景帝之时的疆域。

其次,吐蕃臣服,大理等南疆诸国,也在赵允迪的军力震慑之下,采取了臣服的态度。大理国主,在外交辞令之上,也开始称臣。

宋国与西域的沟通,等於是包抄了辽国。辽兴宗与赵祯的水平相比,差了不少。而大宋这边,枢密院整顿之後,朝廷的军费可以真正落到实处,故而战斗力强得不是一星半点。才半年功夫,隐隐有了与辽国对抗的优势。

却说陈初六拜相之後,位居王曾丶李迪之下,但朝中庶务,基本都由陈初六来处理,而由王曾丶李迪把关。

上任之初,陈初六便提出了十项改革意见:「立议会丶抑党争丶明黜陟丶精贡举丶开民智丶修武备丶厚农桑丶平工商丶开化海外丶减赋四方。」

明黜陟丶精贡举,乃是老生常谈之事。宋代官僚体系混乱复杂,常常上令无法下达,权责无法对等,各级官吏唯唯诺诺,庸庸碌碌,陈初六痛恨此弊。故拿出了在太原府和礼部都试过了的绩效管理办法,用绩效来选拔提升官吏。

进士的待遇,也有所调整。三十名之外,直接下放为吏员,从最基层开始做事。每年还与吏员一同参与遴选,只是吏员的比例稍微低一些。普通吏员要入官场五年之後,方能参加遴选,而且还多一门文化课。此举扩大基层吏员的上升渠道,他们有了前途,那些吏员便不会一味的在基层荼毒百姓了。

开民智丶修武备,说的就是兴办义学和报刊,在汴京屯兵屯田,减少输边的损耗。西北的国土拓宽了,将来输边和调兵更不容易,到了那个时候,屯边屯兵便可以体现得出来价值了。

厚农桑丶平工商,便是要在重视农民的情况之下,给予商人和工人同等待遇。当然,这商人强大起来了,也是十分麻烦的事情。

故陈初六早早定下商人,即便当官,不改商籍,赚得越多,便交税越多。三代不经商,才能免除商籍。

此外,商人能担任的最高官职,还有一些不能担任的官职,也另有规定。若真到了那一天,资本能推翻封建统治的那一天,这个世界自然会有新的法则。

前面这六条,可以说是陈初六在拜相之前,一直在做的事情。而还有剩下四条,则是陈初六将来要做的。

立议会,抑党争。从古至今,多少王朝一旦兴盛起来,朝中就会有党争,无论怎麽遏制,这党争也遏制不住。既然遏制不住,那不如加以规范。朝中部议丶省议之外,再设一种议会,议会的作用便是立法。

每个人都有提案的权力,表决以多数为胜。无论事情权责大小,都以明文规定作为约束。如此一来,朝廷人与人之间的党争就会淡化,将来形成的是部门之间的党争。宰相说的话,也不再是法旨了,这样对巩固皇权,也是十分有利。

还有最後一条,才是陈初六平天下的大计。「开化海外」,意思就是给海外那些蛮夷送温暖,送去光明。但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光明的收费嘛……也是有点贵的。换而言之,陈初六是在这里搞资本原始积累。

用掠夺海外的财富,来替代大宋的百姓承担赋税,这就自然能「减赋四方」了。大宋的百姓有了钱,在海边的百姓,就会生出探索海外的念头,组成船队掠夺白奴,在海外种甘蔗丶棉花。等数百年後,这种滚雪球的办法越来越大。那时,忽然在陈初六故居发现一张图纸,画的竟然是蒸汽机……

陈初六为相五载,从末相到首相,大宋开疆千里,百姓富足安康,天下大治,称为盛世。陈初六虽然步步高升,但君臣和睦,也传为佳话。天子有了皇子公主,都拜陈初六为乾爹,陈初六有了儿子女儿,也拜赵祯为乾爹,令天下人艳羡不已。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初六在这个时候,忽然向天子提交了辞呈,想要归隐田园,不再劳心朝中之事。其实原因无他,周九丶陈端相继离世,而周氏丶陈守仁也都垂垂老矣,陈初六一心想的,也只是陪陪家人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