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启见她不愿意说,便也不多问,道:「有啥新菜式吗?」
「鱼丸青菜汤?」
「来一份,还有吗?」
「没了」,之前做月饼实在是太忙了,没时间捣鼓这些。
「行吧,那我要糖醋排骨,红烧肉,酸笋炖鸭掌,再来一份水饺和一碗米饭」,申启看着墙上挂着的菜单道。
「行」,说着李青禾就去了厨房。
「东家,那两碗米粉怎麽办?」冬至问。
「你端去吃了。」
「好嘞」,冬至高兴道,早饭吃的早,他早就饿了。
方桃见李青禾进来,问:「他们走了吗?」
「走了,都说了我办事你放心,嘻嘻」,李青禾笑嘻嘻道。
「我肯定放心,只是好奇你是怎麽说的。」
李青禾就把刚才的事说给方桃听。
「那到时候他们发现你骗他们的怎麽办?」
李青禾无所谓,「知道就知道呗,我还想跟她们撕破脸呢。不过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今天那种情形也不好扯破脸皮。」
这事迟早瞒不住,而且这时候奶奶在村子盖房子,等青砖瓦房盖好了,他们到上溪村一看,就穿帮了,到时候在见招拆招呗。
「好吧,按你的想法就行。」
跟方桃说完,李青禾便又去大堂了。
「青禾,那个月饼现在不卖了吗?」除了饺子还没煮好,菜都上完了,申启这吃着嘴里的,还不忘想着月饼。
「月饼那定是要中秋节吃才有意思呀」,李青禾道。
「你们的月饼可比蜜芳斋的点心还好吃,为啥平时不卖?」
中秋节卖半个月就能挣一百多两,这她肯定不会说的。不过申启也提醒了她,月饼平时不卖,但是可以卖它的衍生产品蛋黄酥呀,省得後面的炉子闲置着。
「我准备卖一种类似的糕点,到时候给你送些给你吃」,李青禾道。
「那感情好,什麽时候?」
「你下次来吧。」
李青禾不知道的是,类似蛋黄酥的产品,这几天已经在蜜芳斋卖了。
蜜芳斋的三个厨师月饼没做出来,因为他们做的月饼皮一直都是酥的,没参透为啥禾食记月饼的皮是软的。但是却把豆沙和莲蓉研究透了,然後这几天用这两样东西做了不少新糕点,不过客人对这些新糕点的评价却没有月饼高。
咸鸭蛋的市场价要两文钱一个,这就是当初她没做蛋黄月饼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才第一年,先做简单的,明年再做蛋黄的,这样明年客人们才觉得有新鲜感。
两文钱的咸鸭蛋成本有些高,她只买了一百个,先做一批卖卖看,卖得好的话咸鸭蛋自已腌就是。
原先想着要不要再开一个糕点铺,她会做的糕点可不止一两样。但前两日陈氏让人递消息来,说是小何村有人要卖田卖地,问她要不要买。
在这个时代,什麽店铺酒楼,都没有土地让人安心,她便听从陈氏和方桃地建议先买地,糕点铺过些时候再说。
……
近日来禾食记吃饭的食客一进门就能看到,柜台旁边摆了一个木架子,木架子上摆满了各种鸡蛋糕,红糖发糕和一种圆圆的黄灿灿上面还点缀着几粒黑芝麻的糕点,一问才知道这叫蛋黄酥,里面有整颗蛋黄呢。只是价格偏贵,小孩拳头大的一个就要五文钱。
其实蛋黄酥的成本比月饼还高,但月饼凑了个中秋佳节的热度,才得以卖七文钱,蛋黄酥若还卖这麽贵的话,估计没几个人舍得吃,所以才定了个五文钱的价格,一个获利两文。
蛋黄酥贵虽贵,但是味道是极好,尤其是蛋黄的咸味跟莲蓉豆沙的香甜融合後,酥脆余香,咸甜相宜,只要吃过的就没有差评的。
第44章看地
昨日是秋收後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秋雨不似春雨温润,它带着一丝丝冷冽,只一夜,就让凉意席卷了清石县。
下过雨的土地十分湿润,一踩一个脚印,李青禾这会儿正在小何村的村口等陈氏,前几日就约定今天来小何村看田地的。
没一会儿就看到了陈氏走路带风的身影,李青禾赶紧上前去,「奶奶,你怎麽走路过来呀,去让张叔的牛车送一下啊。」
「就几步路要甚牛车」,陈氏无所谓道,小何村就在上溪村和清石县城的中间,从村里走过来也就半个时辰。
「菱儿呢?」李青禾问。
「我让狗儿带她去你冯婆婆家玩了,我们路上说吧」,说着就拉着李青禾往村里走,「这小何村离县城近,做什麽都比我们方便,但有个不好的,就是地卖得贵些,贵些也有贵些的好处,到时候我们佃出去租金也贵些,若是请人来种的话,粮食蔬菜拿到县城去卖也方便。」
李青禾也懂其中的道理,距离县城的地皮自然比偏远的好。
「那户人家姓梁,他们家人丁稀薄,只有两个女儿,子侄又不争气,不肯让他们过继到自已膝下,如今老了干不动,便打算把田地都卖了,去投靠嫁到大行县的小女儿」,陈氏解释道。
大行县在清石县的隔壁,说远也不算很远,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也算远嫁,便问:「那他们大女儿呢?」
「老两口给大女儿招了个赘婿,育有一子,可命运捉弄人,女儿女婿带孩子去探亲路上遇上山体滑坡,一家三口都埋在了黄泥土下,唉。」<="<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