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整天,天将黑时,夜饭终于上桌了。
几个小的跟着拿碗拿筷,舀饭端菜,勤快的很。
闻着香味,乌圆也跟着满屋子的乱窜,但是没人喝止,大好的日子,大家都高兴,越热闹越喜庆才好。
热气腾腾的菜被抬上桌,放眼看去,真是样样都有,看都看不过来。
这第一便是鱼,鱼是必不可少的,因着人多,赵婶子还烧了两条,一条红烧,一条清蒸。
最中间还有一盅蘑菇炖鸡,鸡肉炖的耙烂,浸满了汤汁。
其他的还有凉拌猪耳、炒腰花、炸丸子,东坡肉,素菜有炖豆腐,菘菜汤并一盘腌萝卜,一盘腊八蒜。
足足十个菜,将碗装的满满的,光是看着,便馋的不行了。
夜饭之前,须得祭老祖先,赵婶子便让赵锦跟赵臻两个舀了几碗白米饭,放上筷子,敬过香之后将饭撤了,又在院外放了一通鞭炮,这回才能吃了。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赵婶子将清淡的菜端在了古小渔面前。
农家是没有那么多规矩的,只要热热闹的,团团圆圆的,大伙高兴就好。
“难得一家人那么齐全,大家共饮一杯如何?”赵老爹举杯说道,今日他也是红光满面,欢喜的很。
众人跟着纷纷举杯,除了古小渔,就连几个孩子面前都有一杯果酒,果酒清香不醉人,大好的日子,几个小的也能小酌一杯。
喝过了酒,众人便随意动筷了。
赵老爹招呼着人,让大家不必拘着,想吃什么自己夹,若是想吃的不在自己面前,就是站起来夹也是准的。
“乌圆呢,乌圆的夜饭可准备了?”吃了一会儿,赵婶子忽然道。
古小渔笑:“拿肉汤泡了饭了,正吃的香呢。”
大家一听,都笑起来。
乌圆可是家里的宠儿,个个都喜欢极了。
“可不能厚此薄彼,灵寿子也得有。”赵老爹也玩笑道,灵寿子便是赵老爹后来给小龟起的名,龟长寿,这名字倒也贴切。
“倒是真忘了给灵寿子喂些肉了。”赵婶子说着,起身去灶房里片了两片薄薄的肉片给灵寿子喂去。
古小渔其实不怎么饿,今日一直在吃东西,这两日家里的零嘴就没断过,果子糕点放在桌上,他闲着无聊便抓过来消遣消遣,一整天肚子都是饱的。
前些日子惦记着长肉,这几日脸还真圆了。
夜饭是大伙用心做的,怎么也得吃些,古小渔尝了两口那清蒸鱼,今夜的鱼烧的好,没了往日的腥气,浸了汤汁的鱼肉鲜嫩,滋味十分不错。
“喜欢便多吃些,这鱼肉是极补身子的。”苏子清见古小渔夹了几块,轻声道。
古小渔嗯了一声,下一刻碗里便多了一大块鱼肉,是去了刺的。
赵锦收回筷子,古小渔转头对赵锦笑了笑:“多谢相公。”
“多吃些。”赵锦轻声道。
吃了鱼,古小渔又舀了一碗鸡汤,赵婶子将汤上的油打了几回,入口只剩鲜美,是半点油腻也无,古小渔整整喝了两碗。
吃完这些,他的肚子是真半点装不下了,古小渔放下筷子,赵婶子还担心古小渔没吃饱。
古小渔苦笑,他是真的吃不下了。
桌上古老爹,赵老爹,苏老爹他们三个倒是相谈正欢,喝的满脸通红,赵老爹喝的少些,但比起往日,也算十分破格了。
古小渔闻着酒味,也有些馋酒了,无奈现在怀着身子,滴酒不能沾,就连刚才敬酒都是用甜汤代的。
吃了一会儿,几个孩子最先放筷。
好吃的虽难得,但是年里烟花爆竹才更得孩子欢喜呢,若不是说了没吃饱不准出去玩,怕是院外爆竹声响起那一刻,几个小的便要跑出去了。
瞧着几个孩子眼巴巴得样子,赵婶子不由得好笑,又不是拘着不给人出去了,这么瞧着她,倒是像她的不是了。
赵婶子给一人发了一个红封,几个小的欢天喜地的出去了。
江大今原是推辞不肯要的,但是赵婶子诚心要给,他也推辞不过,最后还是拿着了。
不止江大今,就是古小渔他们也有。
在爹娘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只要愿意,就是成家了也可得压岁钱。
收下了赵婶子的红封,古小渔他们自然也得给人说句吉祥话,古小渔嘴甜,将赵婶子哄得笑容满面,剩下的几个就是嘴再笨,也得憋出一两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