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除夕到了。
赵家今年热闹,一大早赵婶子就让赵锦过去将古老爹他们请过来,今年也算是双喜临门,怎么也得一起团团圆圆的过个年。
这过年最重要的自然是吃食,农家一年到头的忙,不就为了这两日么,不说别的,就说村里最节俭的人家,到了这日也得去割两斤肉来。
赵婶子一早起来,换了身新衣,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戴上了银簪,看着是极体面欢喜的。
早食是红枣粥,掺了蜜的,寓意着来年日子也如这粥一样甜甜蜜蜜的。
吃了粥,赵婶子便开始炸年糕,待会儿村里的孩子们过来拜年,可不得给他们准备些吃食么。
赵臻跟苏老爹在院外杀鱼宰鸡,赵云书跟赵月书也没闲着,跟着赵婶子在菜园里摘菜。
古小渔跟着苏子清拿着筛子在剥蒜,两人正说着话,赵锦跟古老爹扛着半头猪进门了。
“呦,他亲家,怎么拿了这么多肉过来。”赵婶子回头一看,嗔怪道,古老爹虽提前说了要拿肉过来,但怎么也没想到他会直接扛半头过来。
“斛哥儿跟渔哥儿一人分一半,正好哩。”古老爹大步走着,气息还算稳,即便上了些年纪,但是做了那么多年的屠户,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
赵锦跟着古老爹将猪扛进灶房,舀水给两人洗了手,见着家里的水缸空了,又拿起扁担出去挑水了。
“爹,河哥儿呢?”古小渔问古老爹。
古老爹坐在椅子上歇气:“还在家呢,一会儿就过来了。”
古小渔笑了笑,猜到弟弟应当还在家里梳洗呢,今日可是除夕,自然是得好好打扮一番的。
古小斛虽是在镇上过年,前几日却已经将拜年的东西送过来了,大包小包的有不少呢。
“爹,你坐一会儿,我去给你倒茶来。”古小渔正要起身,古老爹摆摆手:“今日约了你叔父他们吃酒呢,坐会儿我便走了。”
“还要去吃酒,晚上还得吃呢,待会可得少吃些。”古小渔嘱咐。
古老爹点点头,背着手走了。
古小渔知道拦不住人,平日里他倒是会劝一劝,但是今日日子好,古老爹多喝两口也不怎么。
蒜剥得差不多了,菜有赵家哥俩跟着洗,肉有赵臻跟着苏老爹,赵婶子在灶房里炸年糕,一时古小渔还真找不到事情做了。
前几日家里已是彻彻底底的洒扫过一回了,如今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让人看着就舒心。
“听说今日村里有社戏,咱们待会儿去看看么?”古小渔笑着对苏子清道。
苏子清点头:“还有这个呢,我也只小时候看过几回,长大后还真没去看过了,不知如今都演些什么。”
“应当就是歌舞一类的,年年都是那些,图个热闹罢了。”
古小渔倒是去年还去看过,也没什么新奇的,但是有撒果子糕饼的,惹人哄抢,倒是有趣。
“我去跟娘说一声。”古小渔对苏子清道,去灶房了。
赵婶子听他们要去看社戏,自然是应允的,今年家里人多,赵锦和赵臻都是能干的,古小渔跟着帮忙,赵婶子还怕累着他呢。
用油纸包了几个炸好的年糕给古小渔,赵婶子嘱咐他去了当心些,人多难免有些杂乱。
古小渔应了,欢喜的拿着年糕跟苏子清出门了。
社戏就设在村里的坝子当中,那里地势平坦,正是搭台子最好的地方,有不少婶子叔么跟着他们一路,想来都是去看社戏的。
古小渔今日穿了一件暗红的厚袄,将人衬得越发白皙,苏子清平日不爱穿鲜艳的颜色,但今日也挑了一件亮些的衣裳,看着气色也是颇好。
苏子清虽没有古小渔个子高,但是人也颇为清秀,两人这样看着竟像是亲哥俩一样。
两人不争不抢的,慢慢的走着,等到了地方,竟已经围了几圈人了,个个脸上都是笑着的,看着倒是真热闹。
趁着今日人多,除了中间的戏台子,周围也有许多趁着这时候做生意的小贩,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糖人的,吆喝声不断,倒是有许多孩子过去围着。
这时候孩子们手里也有两个铜板,买些糖果子什么的是足够的。
古小渔出来时才吃了年糕倒是不饿,但是看着那糖葫芦实在剔透,糖衣裹着红红的山楂,想着那酸酸甜甜的滋味,他还真有些馋。
“去买两串?”苏子清笑着看向古小渔。
古小渔还有些不好意思,出来玩,他跟个孩子一样贪嘴。
“这有什么,我怀着云书的时候,隔两日便想吃一串,有时半夜想吃,你大哥还真跑去给我买。”苏子清说起来也觉着不敢相信。
这怀了孩子跟平日果真是大不同的。
古小渔听苏子清这么一说,也笑了,过去挑了两串,自己那串让小贩特地挑了串酸些的。
“好嘞,夫郎拿好,两串十文。”小贩将糖葫芦给古小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