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里,小雨淅淅沥沥,细密的雨丝打湿了青石板街,连街上的行人都少了,更别说买东西的人了。
古小渔用白布将卖剩下的卤煮盖住,人坐在铺子后头烤着火盆跟着赵婶子学做鞋。
他从前这些儿是一样不会的,就是嫁进了赵家也有赵婶子,不用他做些精细的活,但是古小渔到底是想亲手给赵锦做双鞋。
赵婶子听着古小渔想学这个,自然是乐意教的,但是听到古小渔要给赵锦做鞋,便让他先给自己先做一双。
无关手艺,这第一双鞋给自己,意义非凡。
因着古小渔就比着自己的鞋样子,仔细选了布,将鞋底纳的厚实,第二只都快要做好了。
“只要用心啊,什么都做得好。”赵婶子看着古小渔低头做鞋的样子,最是欣赏他身上这股劲儿。
一回不成,便来两回,两回不成,便来三回,一步一个脚印,总有成的一天,况且古小渔只是从前没学过,但是真学起来,可快哩。
古小渔抬头朝赵婶子笑笑,正要开口,忽见一个带着斗笠的汉子进来了。
原来是赵锦来接古小渔了,今日下雨,路上湿滑,镇上的铺子里又没个避雨的东西,赵锦怕古小渔冒雨回家。
依他的性子,还真极有可能这样做。
赵婶子笑儿子操心:“有老娘在这里,还能让渔哥儿淋着雨回去?”
若是以往,这个时辰,赵婶子早就回去了,因着赵锦也没想到他老娘今日还在铺子里陪着古小渔。
“让娘多费心了。”赵锦低声。
赵婶子笑:“怎么,渔哥儿是你的夫郎,就不是我们赵家的儿夫不成?”
不知怎么的,赵锦觉得老娘今日对着自己说话总有点不大爽快,想来是他哪里做错了,赵锦虽不清楚,但也一直恭敬着,没回嘴。
赵婶子又怎么会对儿子有意见呢,不过是赵锦三番两回的客气让她觉着儿子属实与他们生分了些,点点他罢了。
既然赵锦来了,赵婶子也能放心回去了,同两人说了几句,拿起墙角的伞,赵婶子慢慢回去了。
古小渔看着赵锦坐下不说话了,将热茶倒了一杯给他,赵锦接过,古小渔笑:“怎么不同我道谢了?”
赵锦疑惑看着古小渔片刻,忽然明白了古小渔指的是什么。
原来老娘是气他太客气,赵锦摩挲着茶杯,想着古小渔进门之后赵家夫妇的态度,对古小渔确实是没二话的,是自己多心了。
怪只怪赵婶子在古小渔进门之前总念叨喜欢低声细语的哥儿姐儿,对哥么苏子清更是赞不绝口,古小渔却偏偏和赵婶子口中的低声细语一个不沾。
没曾想两人竟处的极好,不用赵锦在其中周旋。
“还是夫郎聪慧。”赵锦道。
古小渔:“娘待我极好,你不用多想。我瞧着今日细雨绵绵,又只有咱们两个,干脆就在这儿涮肉吃罢。”
回去的时候,身子也暖和。赵锦点头,起身去后院劈柴。
古小渔也将手里的活儿放在一边,去后院跟着洗菜,水井在露天的院子里,古小渔打了两桶水上来,端着木盆去灶房了。
刚洗了两把小青菜,就听见前头铺子有人喊,古小渔出去,见来人竟是江大今。
“大今哥,快进来避雨,怎么这时候到铺子来?”古小渔连忙让人进铺。
江大今摇头:“古叔让我来送肉。”
古小渔看着他身后的板车,想下去帮着搬肉,谁知江大今没让他出铺子,一个人将箩筐抱起就往后院去了。
前几回也是江大今过来送的,他知道该将东西放在哪里。
两三回之后,板车上的东西就被搬完了。
古小渔想让他跟着把饭吃了再回去,谁知留不住人,江大今连口水都没喝就回去了。
古小渔看着江大今离去的身影无奈,这人倒是个倔脾气。
活儿是一点不落的做,但要说受人的好又是一点儿不肯的,说来也还是没熟悉。
回灶房将剩下的菜洗了,两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古小渔又捡根萝卜切成片儿,待会儿煮软了,才清甜呢。
将排骨剁成小块儿,古小渔开始煮肉汤。
赵锦将柴火点燃,把大锅放上灶台,往里面倒了半锅水,待水沸了,古小渔将排骨焯水,然后又重新涮了锅烧水煮排骨。
往锅里放了排骨,又添了枸杞,姜片儿,八角,香叶等,只待锅里的汤变了色,翻滚起来,古小渔便将排骨捞起,往里放菜。
“你尝尝,可软烂了没有?”古小渔夹了一块儿带肉的排骨喂赵锦。
肉上还带着汤汁,一抿就脱了骨,肉软骨脆,吃完再吸一吸骨缝里的肉汁,当真是秋日里难得的美味。
“这回放的盐合适了。”古小渔也尝了一块儿点点头,他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这有时闲着,他就中铺子里研究吃食,前阵子听着有个熟客问道何不卤些鸡脚鸭掌,虽没多少肉,但是不少人爱吃哩。
想着这鸡脚鸭掌也不贵,古小渔有一回真试着卤了二三十只,铺子才开门没多久就卖完了,果真得许多人喜欢。
但是这东西也有限,古小渔又没有旁的供应,便隔上两三天才去小贩那里碰碰运气,若是有多的,他便买回来卤,若是没有,便也算了。
于是,这鸡脚鸭掌还成了铺子里的稀罕物,比起卤肉,有它们的那天生意都要好些。
头三天过去后,古小渔便把卤肉的价钱调高了,跟其他两家的没甚分别,来的人也不如头三日的多了,但也不差,每天能有个一百二十文左右的进项。
一月能有三四两银子,一年下来除去租金也能有四十多五十两银子左右,长久下去的确是个不错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