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赵大哥又将赵家夫妇接到镇上去了,走时,赵云书和赵月书抱着古小渔很是不舍,邀他到镇上去找他们玩,古小渔笑着答应了。
过门已有半月,古小渔也想着该到镇上寻访铺子,做起自己的营生了。
从小跟猪打交道,古小渔便想着开个卤肉店,反正古老爹开着肉铺,到时候拿肉尽可在他那里。
其实前几回古小渔回家时就跟古老爹商量着这事儿了,对于哥儿的想法,古老爹自然是鼎力支持。
镇上古小斛也一直替古小渔留心着合适的铺子,听说已有消息了。
因着,古小渔开这铺子可谓是顺风顺水,半点波澜没有。
挑了个时候,古小渔跟着赵锦到镇上去看铺子,拦了村里的牛车,不到半个时辰,古小渔跟赵锦就到了镇上。
出门自是得穿得体面,何况是来镇上,古小渔里面一件水红色夹袄,外面暗红的上杉,鲜亮的颜色将古小渔的肤色衬得更白。
赵锦也换了一身衣裳,不再是平日里干活穿的粗布麻衣,而是成亲时,古小渔特地到镇上给他挑的深绿色棉襦。
他身形高大,将衣服撑的极为平展。
光看衣着气度,两人是丝毫不输镇上的。
古小渔知道宋家铺子的位置,已去过许多回了,带着赵锦便直奔宋家铺子去,宋家铺子名为绮布庄,绮为艳丽,美妙的意思,也可解释为带着花纹的丝织品。
这绮布庄,以花样多出名,最吸引人的便是它典雅秀丽的花样子,深得镇上哥儿姐儿们喜欢。
古小渔才走到店外就看着绮布庄外已热闹的很了。
七八个哥儿姐儿在店里挑选着布料衣裳,时而拿着布料在身上比划,一会儿又让伙计将挂着的成衣拿下来看看,七嘴八舌的,好不忙碌。
古小渔刚走进门,就有姐儿注意到他出众的样貌,虽没有穿着绫罗绸缎,但是一身衣料也是极好的。
“好高的个儿,”有哥儿看着古小渔,瞧瞧捂嘴,随即扯着旁边的姐儿,让人跟着看。
古小渔听到那哥儿的话,转头对人笑了笑。
那哥儿见古小渔看过去,一双黑黢黢的眼睛睁圆,脸蛋飞红。
“好生俊俏。。。。。。”
后面的话更小声了些,古小渔没听见,赵锦却听见了,不过没说什么。
伙计看着古小渔来了立即迎上前:“斛夫郎刚出去了,吩咐渔哥儿和赵相公来了让去后院等候一会儿,他即刻便回来了。”
古小渔朝伙计道了声谢,带着赵锦掀开帘子去后面了。
帘后是个不大的小院,平日里古小斛懒得回家便在小院小睡,待到午时一过,又去前面开店。
知道古小渔和赵锦今日要来,古小斛早在院子里备好了茶点,茶还冒着热气,想来人应当是才离开。
“我觉着有个这样的院儿挺好,到时我在镇上开铺子,你便上来在院里给我做做饭可好?”古小渔笑着对赵锦道。
“好。”赵锦点头。
“你上来了,豆腐铺子可怎么办?”即便知道赵锦是哄他玩儿,古小渔也开心。
赵锦却早有打算了,古小渔既要在镇上开铺子,以后少不得忙碌,镇上虽离村里不远,但来回跑也不是事儿。
以古小渔的性子,真忙起来,饭食之类的怕是会胡乱对付,赵锦不放心,便想着将豆腐铺子的开张时间也改一改。
村里人向来是肉跟豆腐一回只买一样的,赵锦便想着跟古家肉铺开三关一的时间插上一插,他开五关二。
也就是连着开五天铺子然后关两天,正好跟古家铺子岔开,到时候一月也能到镇上陪古小渔几天。
古小渔听着赵锦缓缓道来,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有的想法,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
赵锦看着古小渔愣住,难得玩笑:“不愿让我上来?”
古小渔忙道:“自然是想的,相公,”
赵锦被古小渔拖长的声音喊的耳红,拉着夫郎的手相顾无言。
古小斛回来的不巧了,正好将两人的话听了个齐全,怕两人不自在,他便去店里又看了一转,过了会儿,才笑着撩开帘子进去。
“让你们等久了。”古小斛手里拿着顺路买的果脯,是古小渔爱吃的杏干,边将油纸打开,边笑:“才去给裕儿送饭来,这才晚了会儿。”
“今日店里就哥哥一人么?”古小渔听着这话,问古小斛。
“宋玄出去送料子了,已走了好一会儿了,应当也快回来了。”古小斛笑答,让两人喝茶吃糕点。
哥俩说了一会儿话,古小斛就带着他们去看铺子了。
宋家布庄是在南市,在长街的中心,十分显眼,这样的铺面自然贵些,给古小渔看的铺面有三个,不过古小斛心中倒是有一个极其中意的在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