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婉萍形成对比的是陈瑛,她有信仰,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磨难,所以即便是失去孩子,丈夫死在怀里,也能在巨大的悲伤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地活着。
4为什么陈瑛不喜欢姜培生,而婉萍喜欢他?
陈瑛不喜欢姜培生,跟姜培生的国军军官身份并没有关系。姜培生在念高中的时候就见过陈瑛,那时候他喜欢她,就是因为陈瑛长得漂亮,而陈瑛之所以不喜欢姜培生就是不喜欢姜培生表现出来的那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局限思想。也就是说陈瑛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喜欢的人也应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情绪抱负的人,而显然姜培生不是。
姜培生只有面对外族侵略者时才会表现出民族血性,其他时候他更在乎自己的小家庭。可以理解为,他对侵略者的痛恨依旧是出于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在他眼中所有中国人都是自己人,而日本人不是,所以他舍得满身血汗也要把他们赶走。可等抗日胜利,他立刻缩小了他“自己人”这个圈子,国共对立中他认为国是自己人,所从来没想过投共。在国军内部,他们又有派系,于是有了更小的“自己人”圈子。当这个圈子再进一步缩小,这个圈子里就只剩下了他和婉萍、母亲、小友。
陈瑛与姜培生就是本质上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陈瑛不会乐于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可婉萍不同,文中她说过很多次,她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丈夫回到自己身边。所以在姜培生画小圈子的时候,婉萍也在画圈子,她虽善良心软,但最最在乎的也只是自己家里那几个人。这也就是婉萍在面对小女孩儿受难和朱荞朱穗姐妹时会愿意在能力范围里地帮助她们,可是在姜培生遭难,她舍得一身剐也要捞丈夫。
说了这些,并不是想说陈婉萍和姜培生自私,俩人人品多么不好,而是想说他们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具有我们相似的毛病,比如短视、随波逐流、软弱、贪恋优质的生活条件等等。与之相比,那些革命先烈显得特别伟大,他们明明也能过上好日子,但为了更多底层百姓能愿意选择一条特别艰苦特别坎坷的道路。
5本文可能还有一个番外,写婉萍和姜培生的现代生活,非穿越,非重生。大家有其他想看的番外或者对于本文配角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告诉我呀!我挑着写哈。
61980年经典老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有一段精彩的对白:
年轻漂亮的面包工柳德米拉对同事说:“将军们的妻子怎么都又老又丑?要是我,肯定能当个出色的将军夫人。”
同事回答:“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上、森林里、沙漠上,过上20年。”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将军,更不会有天生的将军夫人。他们相爱结婚时,是一个年轻姑娘和一个不起眼的中尉,此后是漫长而艰难的日子。
当他成为将军,那个姑娘早不似从前年轻漂亮,但她的容颜也不在那么重要,因为此时将军的妻子已经是将军的后盾,是最重要最忠诚的战友,是无畏前进时共担风雪的臂膀。
番外一春日生
姜培生病得最凶的时候是在50年春节,差一点没撑过去熬成旧时代的旧人。他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但好在最后一口气是吊住了,硬挺到从香港重金买来的特效药。医生和黄政委都夸他意志力顽强,不愧是个抗日八年打了满场的军人。不得不说,老美的药确实有作用,姜培生吃了半个月病情就稳住了,不再发烧,人也有了精神。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他还收到婉萍从北京寄来的包裹,拆开里面是老凤祥的酥油点心和一块奶油巧克力。姜培生把巧克力分给了安宝吃,他只咬了一小口就摇着头说这东西不好吃,有股子苦中药味儿。他苦哈哈的表情,逗得姜培生在床上笑得直打颤。出了隆冬,开春的时候姜培生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他又给婉萍写了封报平安的信,随后就被转移到重庆的战犯管理所。在那里有他的不少老熟人,特别是见着宋主任时,两人都颇是惊愕,他们都以为彼此死了,结果万没想到都活得好好的。姜培生开了句玩笑:“这里比西南战区开高层军事会议的时候人都齐全啊!”结果被不少人甩了白眼,闹得他好大一个没趣。在重庆监狱里面病号和身体欠佳的一周至少能开三次小灶,平时便是吃中灶也是有荤腥。菜品当然是没法和姜培生在天津两个厨子一顿吃十来个大菜相比,但比起后来在西南被人追着打的那段日子可是强太多了。再说人家们的士兵都在吃粗粮,他们一群战犯有鱼有肉,还有什么要求呢?凭良心讲,姜培生是说不出来多少抱怨话的,一方面人家真的救了他,另一方面在监狱也没人打骂苛责过他们。非要说点难受的就是无聊,习惯了忙得脚不挨地、被人奉承的将军们眼下是真真正正的闲人,吃了午饭等晚饭,吃了晚饭等睡觉,睡觉起来吃早饭,吃了早饭就蹲在院儿里看报纸。翻来覆去的也就那几张报纸,看腻歪了又没处消遣,便有些暗流涌动的情绪这些人中间酝酿,时不时就有人打赌老共什么时候把他们拉出去枪毙?枪毙的时候是按照官位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这话题讨论的终结总是众人把目光落在宋主任身上,因为他是这些人里官职最大的。
姜培生病得最凶的时候是在50年春节,差一点没撑过去熬成旧时代的旧人。他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但好在最后一口气是吊住了,硬挺到从香港重金买来的特效药。医生和黄政委都夸他意志力顽强,不愧是个抗日八年打了满场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