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它不为别的,只想着以后他不在家,崔父崔母能用毛驴运输些农作物,减少些体力上的辛苦。
同时现在他们还可以赶着毛驴,驮花生去镇上买。
崔何平的花生生意很成功,卖得很好,甚至在镇上有了一定名气。
可惜今年花生种得不多,自己家不吃也很快要卖完了,崔何平干脆拉着崔文明一起去村里采购。
村里人都不明白花生除了吃有什么用途,都很乐意卖给他们,当然崔何平也没让村民吃亏,按市场价买的。
镇上有固定赶集的时间,每周一两天,他们就在那一两天赶着驴子去市集,崔文明看驴子,他和二两叫卖。
即使每周只能卖一两天,他们一周收入一百多块在那个年代很不错了。一家人嘴也很严,偷偷发财。
日子变得越来越好,餐桌上吃肉的次数渐渐变多。然而花生存量又快没了,崔何平思索一二,又想到个好办法。
他让俩跟班弟弟拿着糖票和钱去跟邻居兑了几袋白砂糖,自己和小妹一起炒了一盘花生。
去壳去皮后,把花生用擀面杖捣成几半,却也不能敲得太碎。
随后糖放锅里,灶里放进烧红的炭火,小火慢熬。
不放油炒糖色的技术含量有点高,崔何平失败了几次,主要是炒出来的糖浆会微微发苦。
第三次他终于把握好火候和频率,炒出完美的糖色,把花生碎放了进去翻搅。
出锅后放入方形简易模具里,冷却后切成条状,让大家过来品尝。
花生糖对于农村人来说并不稀奇,但崔何平先用原来的方法炒过一遍花生,吃起来比一般花生糖香浓,甜而不腻。
很快他们从卖花生转为卖花生糖,一毛两块,价格实惠。
八十年代市场刚放开,处处是机遇,卖小吃基本上只要味道过得去,生意都不会差。
崔何平按照系统提供的说明书,指挥崔文明用木头组装了个折叠桌子,摆在街上就是摊位。
卖二十块花生糖才有一块钱,但一百块糖也用不了多少花生,大大削减成本,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就是程序繁琐,劳动成本提高了些,每天都要去镇上碰碰运气。
结束一天劳动躺回床上,崔何平想起现实世界的家庭,果园里的水果也不知道烂光了没。
从前他总在城里摸爬滚打赚窝囊废,逢年过节都很难休假回家,从来没想过帮父母想些办法,把水果卖得更好。
走一趟剧情,他懂得了运用身边拥有的一切资源去改善生活,一条路不通还可以尝试另一条,而不是消极放弃。
随着去镇上的机会增多,他们也带着春花去了几次,每次都会买一些吃的玩的回来,一家人一起分享。
崔何平每次都给二两塞一份,他有些疑惑:“二两,最近你怎么不跟我们去集市了?”
二两放下揉肚子的手,蜡黄的小脸露出腼腆的笑,“我,我家里……”
他家里能有什么事?崔何平拍了拍二两的肩膀,“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就跟着哥哥混,没事的。”
二两挠挠头:“哦~”
其实是他爸知道他们走得近,不让他老是贴着人家。眼看别家风生水起,自己家一团糟,二两爸本事没有却看不得。
崔何平随后自己想到这处,干脆把二两带回家吃饭,在他回家前给他装了两个饼,“带回去给你爸吃。我包管他吃几次,就不会阻止我们来往。”
二两爸这种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他不想助长二两爸志气,可二两才十二岁,他爹再不靠谱也是他爹,只能尽量帮帮他。
崔何平还按照自己的记忆跟二两描述了一下城市,二两只在录像里见过,想象力苍白,脑中完全没有概念。
“和平哥,等你去海城的那天,也带我一起吧!”
崔何平看着二两的眼里满是向往,犹豫着笑道:“你爸同意我就带你去。”
还是那句话,他们不是一家人就挺麻烦的,他很难越过二两的监护人带他去别处。
二两连忙上前抱住他:“那我偷偷跟你去,反正我爸不管我,我消失几天他都发现不了。”
“……”好吧,他想想办法。
或许因为二两是崔何平穿书后见到的第一个人,他对他总是比别人亲近些。
在一家人努力下,花生糖也快卖完了。崔何平看到手里的几百块钱,心想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去海城。
花生是应季性作物,就算到处采购也总有卖完的时候,注定只能赚到第一桶金。
一天,崔何平刚收了摊,一个穿着西装,夹着公文包的男人走过来:“先生,我能跟你聊聊吗?”
在小镇里看到西装男实在是太潮了,崔何平愣了一秒,突然激动起来。
总算是给他等到了!
西装男士说自己从县城过来,听说崔家铺子特别会做有关花生的食物,他曾经路过买了一袋,觉得特别美味。
县城大众饭店正需要他这样一位出色厨师,哪怕光炒花生都可以。如果他愿意去就职,他们将十分欢迎,薪资待遇也不会委屈他;或是他不愿意去饭店工作,他们也可以花钱把配方买下来,凡事都好商量。
崔何平跟饭店老板交谈了一会儿,表示他回去考虑考虑,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工作稳定但要受管束,好处是有了工作,每个月都能领固定工资,如果干的好还能升职……
或许是年代所致,崔何平并不会有高材生读出来去炒花生做厨师会丢人的感觉,在这时有工作的人在社会和家庭的评价就会很不错,完全没有几十年后那么卷。
若说卖配方,崔何平想了想他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对于专业厨师来说恐怕难度不大,也不知能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