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看守所,老许这眉头一直跳,跳得他心慌不安。他们的位置距离姜馨有三米远,江宁的语调不疾不徐,老许觉得构不成压迫,还是得看他这个老刑警的气势。
老许刚想接手审讯,江宁又发声了。
“那我再换个问题,你曾在常华小区租住过吗?”
“是。”
“你认识住在3幢502的罗呈呈吗?”
“我不认识。”
“你住在常华小区时,经常出入哪些地方?”
……
出了审讯室,江宁和老许去见同在看守所的罗呈呈。
这一通下来,已经中午了。
他们在看守所边上找了个饭馆吃粉。
粉很寡淡,可以说难吃,老许心想这店怎么还能开下去。不过细琢磨,能到这边吃饭的人基本上也不在意食物的味道了。
“现在姜馨和罗呈呈的口供都表明,她们互相不认识,你也在常华小区走访过,没有获得她们认识的证据。法医鉴定金成小区垃圾里的刻刀,并不是作案工具。依我看,两起杀人分尸案应当作为独立的案件办理。”老许说道。
“姜馨家里,罗呈呈家里,都有用以冷冻尸体的大冰柜。”江宁的回答着实跳脱。
老许无语,“现在科技发达了,电子产品平价,哪家没有双开门冰柜啊?”
“名盛花园和金成小区的受害人,都是先失踪报案,经过近一个月的搜查。这就证明姜馨和罗呈呈杀了人后,都有一段情绪冷静期,思考处理尸体的方法。作案工具不同,却拥有同款刻刀,这些共同点难以用不认识来否定。或许,间接认识也属于不认识呢。”
说完,江宁吸溜吸溜地嗦粉,像失去味觉般,老许觉得他某些方面是真不挑啊。但某些方面又固执到可怕。
间接认识背后,可能存在新的人物关系,老许眉头又开始猛跳,“不会真有内情吧?”
“不清楚,不过杀人证据确凿。”
结果没变,过程也就只是个过程。
老许心放了放,问起局里那块白板,“《郊区》下的《茆七》是怎么回事?”
江宁说:“我曾在郊区碰到过三次茆七,其中6月9日,她满身是血地出现在罗呈呈抛尸地附近。疯了般地念道:我找不到了,找不到了。她找不到的是什么呢?还有,从法医的鉴定报告上来看,茆七出现的时间与罗呈呈抛尸的时间有着某些吻合。”
老许想起那辆飞快的小车,那天江宁开车弃他而去,原来是去追茆七的车。而在6月9日,在警队赶往罗呈呈抛尸地点前,那里曾被挖掘过,按照江宁的说法,难道茆七找不到的……是尸体?
冥冥之中,事件发展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那回局里打报告你要怎么写?”
“如实写。”
老许直觉江宁和茆七之间有着什么,他警告:“你可别带着个人情绪去工作啊!”
江宁不吱声。
吃完粉结账,老许忍不住问:“如果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呢?”
“无所谓,我还会继续查下去。”
——
另一边茆七在公寓苏醒。
睡前她设置了十个闹钟,仍旧没能唤醒她。
茆七睁眼已经是中午十二点。
鱼缸里,两尾鹦鹉鱼在缓慢游动,茆七望着它们,心里多了丝复杂。
她在现实世界醒来的契机,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13章因为怕你害怕
吃完饭,江宁跟老许分?开走。
车开往太平路。
太平路这片都?是?老建筑,街边树木长了几十年,林荫遮蔽,影响了路边摄像头的视角广度。
街道派出所也是?一幢老楼,两层平顶,外墙年年长青苔。
江宁将车停好,下车。
派出所大厅,值班的同僚说:“小冬被调到别的片区了。”
江宁问:“调哪里了?”
“德天路那片。”
出了派出所,江宁坐在车里给小冬发微信。
很快有回复:【江哥,我现在在出警。】
江宁问:【在哪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