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上的白帆在阳光下散发着白色的光晕,洒在海平面上流光溢彩。整个港口喧闹又井然有序,人们搬着从渔船上出来的海鱼,摆在岸边。一些小摊贩们开始到处搭讪,询问着新鲜的鱼价和特殊珍贵的鱼种类。港口到处都是人,热闹纷呈。
还有专门来打零工的妇人来询问着要不要收渔网,补渔网,挑鱼。海岛上的妇女一般不出海,但是当渔船上岸后,到处都是她们的身影。她们活跃在渔船的每个地方,打扫船舱,收拾甲板,给渔民们做饭,整修渔网。
从渔网上把鱼卸下来,把死鱼和活鱼分开,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鱼箱里,把鱼整理好搬回家或者和小摊贩们讨价还价等,或者自己找买家来贩卖,这种种活计都离不开她们。
裴苏止灵活地穿梭在渔船中,寻找着自家渔船。他家是西橘村比较富裕的那一拨,他爹是村长,裴苏止家族人口也不少,他爹有三个兄弟两个姐妹,兄弟姐妹成亲又是一大家子,所以早些年他们一起兑钱买了一艘大船。
自家人出海打鱼全靠这条船。但是出海也有个规矩,就是一家人不上一条船,要分散到其他渔船上。这就是为了避免一条船出事,全家都没了。家里剩下的儿女怎么办?
鸡蛋从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这次出海,他家的渔船上只有他爹和大堂哥和姐夫。其他几个堂哥和小叔他们分散在其他渔船上,还有几个堂姐夫们没出海。家里人一大早就出门了,说是来东篱村港口等着。
裴梅生跟在裴苏止后面找裴家的船。他爹和姑父们也在裴家的船上。裴梅生严格来说跟裴苏止有一丁点的亲戚关系,按照辈分来说他还得喊裴苏止小爷叔。谁叫裴苏止爹妈生他生的晚,虽然年纪小,但辈分高。
裴梅生一下子看到自家姑父了,跳起来喊着裴苏止,“在那,苏苏,他们在那里!”
裴苏止跳过去,少年矫健的身姿在阳光下灵活生动。
裴风顺吸着旱烟,咂巴咂巴嘴,看着院子摆满的渔货,脸上的喜色掩饰不住。
这次出海收货颇丰,他们打到了带鱼,黄鱼,胡鱼,金枪鱼、鳕鱼,鲳鱼、还打到了一条河豚。河豚和金枪鱼价值最高,可惜一共三条金枪鱼只活下来一条,但就是这样,这些海货移到千岩城去卖也能卖出好价钱来。
院子里有八个渔箱,三十几条渔网,裴大娘和裴芝兰都在收拾渔网,准备晒干修补。院子里飘满了鱼腥味,但裴风顺不觉得难闻,反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吐出烟圈儿“就是这个味。”
满满的渔货在渔船上已经分好了,他家分到了近五百斤鱼货,还分到了金枪鱼和一条极品的二十斤重的大黄鱼。还有一条活的河豚也在这里,独自在一个大水缸里养着。只要卖出去,他家三个月内不用出海了。
“行了,别骂你弟弟了。”裴风顺止住了大儿子裴照意对裴苏止的训斥。逃学嘛?哪个孩子不逃学,再说他好几个月没见儿子了,也很想念这个臭小子。
裴风顺掐了旱烟,喊了儿子过来,仔细看看儿子。刚才在东篱村港口忙的要命,分鱼卸渔箱搬运的也没仔细瞧儿子。如今看了看儿子,白白嫩嫩的脸,嗯,吃胖了。
裴苏止赶紧凑到他爹旁边,“爹,这次卖鱼我能跟着去吗?”他好想出去逛逛,出去看看啊。传过来一年多都在这个小海岛上待着,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从书上得知这个大庸朝还挺大的,大大小小的城池和岛屿有一百多个呢。
不过大部分小岛都不能住人,都是一些很小的群岛,海平面一上升就会被淹没掉。海岸线有五万多公里呢。裴苏止根据书上的知识猜测这个大庸朝应该是类似琉球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和古朝鲜那样的岛屿国家。他想去千岩城看看,千岩城说是繁华的很,有好多好玩的。
裴风顺拍了拍儿子的脑袋,拒绝了他,“不行,你在家好好读书。”
裴苏止不情不愿的,在自家老爹身边磨蹭着,想让老爹改变心意。
裴风顺被他磨得没办法,要说什么。
裴芝兰走了过来,“爹,我和大鹏还有大哥去卖鱼,你就在家歇着,也好管管苏止。他上次还跑海里游泳。”
“阿姐,你怎么胡乱告状?”裴苏止急了。
裴芝兰瞅了他一眼,冷哼道:“不管你,你要无法无天了。”慈母严父,在家里裴苏止第一怕的是裴风顺这个爹,第二个就是大哥裴照意。
果然这两人听裴芝兰说他又跑去海边游泳了,立刻脸色变了。裴照意立刻眼睛瞪过来,裴风顺拽过儿子的胳膊,就要去找板子打他。
“娘,娘,你快救我。”他爹打是真的打,一点都不含糊。打一次他能在床上躺三天,裴苏止都快哭了。他马上都要十六岁了,这个时候还要挨打,还是要打屁股,他受不了。
裴大娘赶紧放下渔网,过来拦着。裴芝兰见自家老爹似乎来真的,想起半年前那一次,裴苏止挨了打躺了好几天,好了后整整有半个月没和她说一句话,她也后悔告状了,也赶紧拦着。裴蓉蓉也过来凑热闹,喊着不要打小舅舅。
正闹得鸡飞狗跳时候,隔壁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叫声凄厉惊恐,接着是几声巨响。听见外面有人喊:“有人吗,救命啊!救命啊!”
裴照意第一个跑出去,裴风顺也放下板子,指着裴苏止,“等会儿再收拾你。”
裴苏止逃过一劫,扑棱着自己的小心脏抱起了裴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