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嫁妆毕竟不是小数目,全给蕴娘,是不是不妥?”于氏觍着脸道,“怕是母亲病糊涂了,这……”
“主母这是在怀疑老奴?”王媪满目严肃地问。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于氏急忙否认。
“那您是什么意思?”王媪不留情面地反问。
“好了,你快快住嘴。”季惟脸上有点挂不住,他拽住于氏,低声训斥道,“王媪话还没说完,你在这插什么嘴?”
“我……”于氏见季铁青着脸,不甘心道。
“老奴自幼在老太太身边伺候,况且老奴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属实没必要在此事上撒谎。”王媪黑着脸,冷声道。
“王媪,请原谅她方才的冒失,遗嘱既是母亲生前的意思,那我等晚辈自是不好违背的。”季惟脸色阴沉,连忙躬身道。
“有家主这句话,老奴心甚慰。”王媪面色稍霁。
于氏看向季蕴,面上假笑道:“蕴娘,还愣着做甚?快上前来罢。”
季蕴回过神,随后站起身来,缓缓地走上前去,而跪在一旁的季棉的脸色早就变得难看无比。
她方才还嘲笑季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打脸,老太太还真是偏心。
季蕴心情复杂地从王媪手中接过遗嘱,朝她作揖,轻声道:“多谢王媪。”
“三娘子不必谢老奴,老奴不过是遵从老太太生前的命令罢了。”王媪笑道。
张氏似乎逐渐从狂喜中清醒过来,她打量着于氏青白相间的脸色,忍不住偷笑道:“想不到你还有今日。”
张氏暗喜了一阵儿,她突然反应过来,转头看向季怀,却见他一脸镇定的模样,疑惑道,“官人,你是否一开始就知晓?既知晓,为何不告知于我?”
“你想多了,我当真是不知晓。”季怀神情无奈道。
“那你为何?”张氏迟疑道。
“母亲这么疼蕴娘,这些年我们一直看在眼里,不像是作伪,你也不用脑子想想,母亲怎么可能不留遗产给蕴娘。”季怀叹了一声道。
张氏恍然地点头。
遗产宣布完毕后,众人则是各怀鬼胎地离开祠堂。
直到季老太太的三七过后,季宅的丧事才算是正式完成,而这段时日,季蕴则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季愉一家向季惟辞别,从渡口登舟回了扬州。
李谨和在离去前,特意赠送了一枚珠钗给季蕴,不论她怎么推辞,最终还是无奈地收下了。
“子端对你有意,你不会不明白?”季梧望着远去的车舆,笑着揶揄道。
“二姐姐就别打趣我了。”季蕴赧然道,她自然知晓李谨和对她的情意,她去江宁求学前,本想过了三年,李谨和会慢慢淡了,可没想到他如今还不曾放弃。
思及此处,季蕴叹了一声。
次日季蕴临时起意,她独自前往宁寿堂,经过游廊时正巧碰见了季梧。
季梧的身边还站着一位陌生的男子,他的五官端正,神情谦和,身着墨绿色的衣袍。
季蕴走过去,朝他作揖,她从未正式拜见过季梧的丈夫,前几日丧礼时也是匆匆颔首而已。
“想必这就是二姐夫了。”她道。
“三妹好。”曹默回礼,他挽着季梧,温和地笑道,“梧娘,早就听说你有一位在外求学的三妹妹,今日一见果然秀外慧中。”
“姐夫谬赞。”季蕴赧然,谦虚地回道。
“蕴娘可是要去宁寿堂?”季梧开口笑问。
季蕴颔首。
“官人,不如你先回房罢。”季梧转头,看向曹默,轻声笑道。
“也好,你们姊妹俩许久未见,肯定是有知心话要谈,那我就不便在此打扰了。”曹默了然一笑道。
曹默走后,季蕴与季梧一同朝着宁寿堂走去。
“二姐姐,当年你成婚时,我远在江宁,如今想来,真是惭愧。”季蕴面带歉意道。
“我不怪你,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当年仓促成婚实属无奈之举,父亲说你回来一趟不容易,就未告知于你。”季梧拉起季蕴的手,轻轻地拍了拍,随后不紧不慢地宽慰道。
“那姐夫……”季蕴欲言又止地问。
“我知晓你要问什么,如今我与官人相敬如宾,过得还算是可以,他家虽是曹氏旁支,但官人上进,姑舅和蔼,也不曾慢待于我。”季梧敛眸,轻笑道。
“那我就放心了。”季蕴倏然想起季梧方才与曹默说话时的模样,曹默也是温和有礼,便知他是个性子好的人,她问道,“当初我在外求学,不知晓其中之事,二姐姐能否告知?”
“你问了,那我也不好瞒着你,咱们家与曹氏的婚约是祖父辈定下的,而我是家中长女,这门婚事自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当初与我订亲的是曹氏本家的曹三郞曹殊,曹殊与你我又是一同长大的,情分非比寻常,不想两年前曹氏本家突然分崩离析,日渐落魄,父亲不愿我嫁过去受苦,便独自去了曹殊的面前退婚,祖母得知后动了怒,打了父亲一巴掌,说季家人不能做背信弃义之事,当是时姑舅登门来求娶,方才解了燃眉之急。”季梧眸光微黯,她娓娓道来。
季蕴与季梧走进了宁寿堂,坐在了正堂的罗汉榻上,女使为她们各奉上了一盏热茶。
“原是这样。”季蕴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件事原是季家不义,父亲之后又去登曹氏的门,却发现本家早已搬离了曹氏祖宅,人去楼空了。”季梧叹了一声,苦笑道。
“过去之事已经过去,二姐姐先吃茶罢。”季蕴见她满脸愧色,便将茶几上的茶杯推至她的手旁,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