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月还不知道?,她仅仅只?是拿胡亥来跟杨广进行了?一下类比,嬴政就?思维发散,想了?那么多的东西。
她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当时,起兵反隋的不止是我李家,还有十八路反王……巧合的是,当初秦末那西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之后,也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李令月觉得,“十八”这个数字,当真有点儿魔性。
嬴政在听到李令月将隋二世拿来跟秦二世进行类比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他的大秦会躺枪的准备了?。
如今,他心中虽稍有不适,但还是在认真倾听着李令月的话,他要将李令月的话语中透露的信息牢牢记在心中。
李家起兵之时,反隋势力遍地开花,隋王朝在与?各地层出不穷的反王、农民起义军进行血战之后,精锐部队的力量被严重消耗,队伍内部也是人心涣散。
李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攻破了?长安。但对于李家而?言,夺下长安,只?是他们宏图霸业的开始,接下来,如何将其?余的几路反王招安或者消灭,才是重头戏。
想要坐稳这江山,他们不仅需要夺下地盘,还需夺得民心,并驱逐意图趁火打?劫的东突厥等外族人。
正是在这段时期,秦王李世民声?名大噪,南征北战,为后来的“秦王破阵乐”提供了?极多的素材。
可惜,李渊的一双儿女,平阳公主李三娘与?秦王李世民为李渊立下赫赫功劳,李渊却没有善待这一对儿女。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柄,李渊在江山渐渐稳固之后,就?收回了?李三娘手?中的兵权,且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利用李建成来制衡李世民……
在回想起这一段历史时,李令月颇为唏嘘。
恍惚间,她想到了?她曾经碰瓷过的那个隋末李家。
将彼时身受重伤的李令月捡回去的李三娘英姿飒爽,又?不乏侠义心肠,李世民鲜衣怒马,虽英武过人,却还是个沉不住气的少年郎,被人逗了?便容易炸毛……
也不知,在她离开之后,他们如何了?。
李令月在隋末的那段经历十分短暂,她又?隐瞒了?自身的真实身份,透露给“那个李家”的信息十分有限,她也不知,自己的出现究竟有没有给自己平行世界的老祖宗们带来什么变化。
但她由衷的希望,李三娘能一直保持她初见她时那意气风发的模样,少年李世民也能够得到命运的厚待。
嬴政在听到这段历史之时,所思所想又?与?李令月有些?不同。
“农、民、起、义?”
每一个字他都认识,怎么连在一起,他竟听不懂了??
那些?在田间默默劳作,一辈子都像背景板一般的黔首,竟也会主动站起来,推翻一个偌大王朝?
这种事?,完全超出了?嬴政的认知。
春秋战国数百年征伐,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被另一个大国所吞并,嬴政还从?未见过哪国的黔首主动站出来,推翻该国王室。
一群地里刨食的人,怎会有这样的胆量?又?怎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来?
李令月在听了?嬴政的话之后,对他道?:“说?来,这农民起义,还是起源于陛下的大秦呢。”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前?往服役的过程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着与?他们一起服役之人,为天下反秦吹响了?号角……”
“自秦以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便未曾消失过。每逢灾荒年间,有百姓活不下?去了,便会起来造反。”
李令月认真地道:“这便是我们?这些后世之人愈发看重民生的缘由。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却在百姓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告诉他们?,当他们?走?投无路之时,他们?还可以选择揭竿而起。”
“百姓们?虽然可能没读过多少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他们?也知道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中大多数人,只是想安安稳稳地活下?去。”
“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其实并?不在乎统治他们?的,究竟是嬴家,是刘家,是杨家还是李家。谁能让他们?好好活下?去,他们?便会拥护谁。正因如此,我们?不该轻贱他们?。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百姓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产,人口多了,心向朝廷,朝廷的力量亦会得到增强。”
“天灾人祸之事,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照顾到更多的百姓,让他们?不至于?因为活不下?去而谋逆。”
“爱民如子,不仅仅对百姓有好处,对统治者自身亦有莫大好处。”
嬴政静静地听完了李令月的话?。
无论是他,还是战国的其他君主,都不怎么把?黔首当回事儿。他们?的眼中只看得到与他们?同一阶层的王族贵胄,亦或是有才能的士人。
在他们?看来,黔首就是一群沉默的背景板,不值得多加关注。
但自李令月向嬴政阐述了后世汉朝的统治理?念之后,尤其是在得知“民心”无形间为汉朝续了许多年寿命之后,嬴政便开始重视起“民心”来。否则,他也不会在变法条款中增加诸多惠民措施,更不会有意?改变他自身以及秦国在寻常黔首心目中的形象。
李令月今日的一番话?,再一次将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嬴政的面前。
若一个君主当真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致使黔首们?都起来反对他,他难道还能将这些黔首们?全?部杀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