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一说,旁边来买饼的摊主就开始拆台道:“李老头,你一日也就交六文的铜钱,还让这个年轻汉子全都给你出了不成。”
老伯也就是李老头听他这话也有些不好意思,遂改口道,“你做半日生意,就给我两文罢。”
他们这摊摆在城门口,摊位费自然也低一些,主要是和那些进城的村民做生意,城里人一般不会特意出城来买,赚的自然要比城里的摊贩少一些。
既然这老伯姓李,裴应川也知道了为何那日李老头非让他在李铁匠那里买东西,两人应当是一家人。
裴应川此前就观察过这里的人流量,花两文钱摆摊还算划算。
于是他便递了两文钱给李老伯,抖了抖薄布,掏出了几把木梳和玩具。
李老伯这会儿也忙完了,遂坐在他的身边拿起这些木梳一个个看起来,裴应川拿了个最便宜的递给他看,“李老伯,可要买一把,四文钱。”
这种最便宜的只是没有花样,且形状方正了一些,只是看着不如他后做的那些好看,并没有什么质量问题。
李老头看了看他手中的,摇了摇头。“这种三文钱还差不多,这个倒是有趣,要几个铜板。”
他拿的是裴应川做的鸠车,只有三个。
“这个是鸠车,前面套根绳子便能拉着走,是给四五岁的孩童玩耍用的。李老伯若是把那把梳子一起拿着,一共就算三十五文钱。”
裴应川这鸠车形状特别,中间是一个圆头圆身有着长长尾巴的木鸟,鸟的两侧装上了可以旋转的木轮,轮子上刻有花纹,鸟头鸟身都刻有羽毛等纹样,还算可爱。
只不过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没上桐油,看着颜色不太好看。他原本准备今日赚了钱就去村里买些桐油。
李老伯把那鸠车放在薄布上推了推,说道:“你这车要是有个铃铛就好了,年岁小的孩子准会喜欢。”
“加了铃铛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裴应川回答道。
李老伯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掏钱。三十五文,他要卖二十个饼才能赚回来。
裴应川没说什么,把东西一一摆开,等待来客。
很快就有一个被鸠车吸引的孩童拉着大人来到了他的摊子上,只是可惜两人都觉得这定价太高,没有购买。
过后一个小时内,他倒是卖出去了七把不同价格的梳子,全都卖给了十三四岁的少年,进账四十八文钱。
李老伯趁着闲暇时间又来与他搭话。“年轻人,我看你这小玩意应该拿到城里卖,就去酒楼那一条街的后街,那里孩子大多都在那里玩耍。木梳子不如让我给你看着,你给我一把贵些的木梳子当做报酬如何。”
裴应川也知道他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进城的村民们会花钱买梳子却不会花大价钱给孩子买个玩具。如此这老伯的提议倒也可以采纳。
他与这老伯也做过了几次生意,也能看出这老伯虽然有些小心思却没什么坏心眼,应当不会做出拿东西跑路之类的事情。
而且这老伯的饼摊在这里摆了那么长时间,周围也有摊主也看见他交了摊位费,也不用怕这老伯翻脸不认人,眛下他的东西。
裴应川略微思考后,挑出了一把他定价十二文的梳子,而后又给老伯讲解了这不同的梳子的定价。
“行,这一把如何。其他的梳子是这样定价的,这些四文一把,这些九文,这些十二文,剩下的二十文,这把最漂亮的四十文,都不改价。”若是改了价就不好计算银钱了。
他说完还请了刚才出声提醒的那个摊主做了个见证,对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这些梳子里,九文和十二文的最多。四十文的那一把就是兔子形状且有镂空雕花的那一把,梳子尾部也就是兔子尾巴上开了一个小洞,可以缀上自己亲手做的绳结。
裴应川知晓梳子也可用作定情信物,便想着往定情信物那个方向制作。
这次二十多把梳子若是全卖出去能有三百多文。
李老伯接过那梳子看了看,有些纠结,“若是我添点银钱,能否把这个梳子换成那个鸠车。”
“都行。要是您能帮我都卖出去,我免费给您留着。”裴应川不知道他要添多少钱,只能先给李老伯留着,不过这老伯看起来是真的喜欢那鸠车。
如此他便把梳子放在薄布上铺好,不过还是把最贵的那把带在了身上,收拾了一番便带着竹筐进了城。
裴应川走后,却见那老伯招招手,对面摊铺上立刻跑来一个人,两人对着那一堆木梳算了半晌也没算出多少银钱。
“爹,这些咱也算不明白啊。等那人回来咱拿的银钱万一不够数怎么办。”李老伯身旁的那个男人回答道。
李老伯挨个数了数,他也不会算术,“不如这样……”
生意
“不如这样,你就假装来买,我来卖,咱一个个对。”李老伯商量道。
“哎呀,快些吧,我那边的摊子只有小童看着,走不得人。”李二毛回答道。
“急什么,慢慢来。幸好那年轻人不懂事。这么多梳子,你大哥收了,不管是带去城里巷子还是拿到下面的村子里,一个加两文,少说也是五十文,还有刚才你收的那些……”
李二毛这才没有继续焦急下去。李老伯又随便抓出来一些放到了另一侧,两人匆匆算了剩下那些该卖多少银钱。算够了之后便把剩下的梳子一包,带到了李二毛的摊位上。
想着还能多拿一个鸠车给自家的小孙子,李老伯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他之所以没收那些玩具是因为那东西确实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