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水稻已经下种,她也该考虑一个月后的事。
等秧苗长成菜地空出来,那会儿天气更暖和正适合种菜。
沈玉姝打算把前世常见的蔬菜先种几样出来,尤其是辣椒。
沈家做饭的口味总清汤寡水,她来以后好了不少。
可沈老太太对厨房的把控严格,轻易不叫她碰锅灶。
说她做的饭虽然好吃,却费油又费盐,沈家经不起她那么造
至于理由她也想好了,庆丰县往来商人还是有不少的,完全可以推到他们头上。
总不至于会有人无聊到去查这些吧。
她去木匠家找了些不用的边角料,钉了几个木头箱子。
拉起院里的小推车走向后院菜地。
“姝姝,你用小推车去做什么,去把你爹叫上。”
顾氏原本看女儿在院子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又见女儿拉着小推车出去。
实在忍不住出声提醒,就她那小身板能拉个什么。
沈玉姝闻言脸上的神情僵了一瞬。
忘了她如今人小,这小车装了土不一定能回来。
去前院把沈安信叫上,拉了一车土回后院。
把箱子搬到杂物房填满土,泡好的菜种均匀的撒上去覆土浇水。
每天沈玉姝和沈宁柏都往菜地跑两趟。
在午时温度最高的时候揭开上面的稻草帘透透气。
棚里有个温度计方便测温,盖了一层稻草帘,保温效果果然不错。
基本温度可以保持在度上下,期间还要时不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如此过了七天,一早沈玉姝照常去地里揭帘子,透过棉布现里面已经冒出了点点绿意。
她激动得嘴角上扬更是在田里打转,“大哥,出苗了!!!出苗了,大哥!!!”
先前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这些天她心里一直打鼓。
毕竟她前世一直生活在城里从没接触过这些。
尽管浇的水里掺了灵泉,可第一次难免担心失败。
沈宁柏还没走到跟前便被她的声音吓了一跳。
“真的?我看看。”他扒开棉布,果真看到里面绿油油的一片。
到底是个十四岁的孩子,沈宁柏当即激动的催促她。
“快,快回去叫人,让爷爷他们都来看看。”
沈玉姝快步跑前院,站在院中大喊一声,把一家老小都喊到后面菜地去。
沈安信跑的最快,第一个冲出了院子。
“你说啥?”沈老爷子以为自己听错了,踏出房门又问了一遍。
“田里出苗了,快去看看吧。”沈玉姝指着后院的方向缓了缓呼吸说道。
沈宁柏正在挨个揭开稻草帘洒水,看大家来了,忙揭开棉布。
秧苗长势很好,出苗率也高,总之情况比沈玉姝预计的要好的多。
围着的众人脸上纷纷露出笑意,沈老爷子更是不止的点头。
照这个情况看一年两季完全有望啊。
水稻出苗,沈玉姝更加小心控制温度和湿度。
一时怕它水少了,温度低了,伺候秧苗比伺候顾氏都周到。
秧苗长出第一片叶子用了五天,叶鞘高度只有三厘米,棚温在二十二度到二十五度。
第二片叶长出过去了十天,这是秧苗的离乳期,温度在二十度到二十二度。
苗床始终保持湿润,稻草帘揭开的时间越来越长。
沈玉姝把这些变化纷纷记录在册,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不放过,还偷偷拍了照。
每天除了观察生长情况还要给秧苗除草,为这事她还闹了笑话。
因为分不清杂草和秧苗,在她看来两个长得没什么区别,还是沈宁柏教的她。
秧苗长的很好,再加上她时不时的偷加灵泉。
连沈老爷子都惊叹她第一次竟然做的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