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肆这会儿人不多,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墨香气,闻着让人心神平静。
纯手工线装的书本层层摆放,买书人来来回回走动只偶尔听人低声交谈几句。
一层摆放着杂书和笔墨纸张,靠近门口写着最近新到的话本、游记。
掌柜的站在柜台后随手往里一指道:“几位来买书还是笔墨?一层是启蒙、话本、游记和杂学,二层是经史子集。”
姐弟俩上二楼看经史子集,顾氏和沈安信在一楼。
夫妻俩难得进城,相跟着在一层转了转最后在摆着游记的书前停下,各自拿了一本瞧着。
上楼前女儿让他们帮着挑几本最新的游记。
片刻后楼梯处传来声响,沈宁嘉抱着三本书下楼,沈玉姝空着手跟在身后。
她看见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就头疼,再说她也不用考取功名,家里那些书也够她看了。
沈安信夫妻俩挑了三本时兴游记。
好不容易进城一趟,沈玉姝不顾沈宁嘉阻拦又选了好些笔墨纸砚。
一人手里抱一摞纸到柜台结账。
六本书,三刀黄麻纸两刀白麻纸(一刀纸张),两块墨,两支笔。
掌柜没想到这家人会买这么多,立时直起身子开始扒拉算盘。
黄麻纸一刀七十五文,白麻纸贵些八十二文,墨三百六十文,笔二百文,书最贵六本十三两。
一共十四两五钱九文,免去零头收十四两五钱。
沈玉姝掩去面上的惊讶撇撇嘴掏钱。
笔墨纸她选的都是一般的,怪道古人读不起书,简直是烧钱。
手里没点银子的连门槛都迈不进。
出了书肆她抬头瞅了眼天上的太阳,正正好在头顶约莫是饭点到了,当然是沈玉姝后世的饭点。
她回头看向抱着东西的父子俩,侧头问身旁的顾氏中午吃什么?
大房和老两口不知道去哪里逛了,县城这么大一时也难找到人,要是她不提吃饭的事一准饿回家。
果然,顾氏犹犹豫豫的说其他人不在还是等回去再吃。
顾氏这些年节俭惯了,在外吃饭贵的很,唯恐沈老太太知道了念叨他们乱花钱。
沈玉姝只略略点头,揽着她的胳膊在附近找起来。
隔了没二百米远有家小饭馆,十来张桌子只空下两张还没人坐。
她拉着人进门挑了其中一张干净些的坐下。
顾氏一脸无奈,都坐下了她也不好再多说。
对面的沈安信却不一言的跟着女儿进门。
沈宁嘉人小从没进过这种地方显得有些拘谨。
沈玉姝倒了杯热水塞到他手里,笑了笑,又起身给顾氏和沈安信倒水。
冬天鲜菜少更何况伤寒刚过去没多久,百姓还没缓过劲儿来。
她照着三人的饭量点了三荤一素再各自添了一碗米饭。
“娘不必心疼银钱,咱们只是偶尔来一次县城,一顿饭吃不了多少钱。”
两杯热水下肚饭菜陆续上桌,别说这古代调味品少,闻着味道却是不错。
沈玉姝主动给顾氏夹菜,“娘,您快尝尝味道”
沈宁嘉尝了两口,凑近了小声说道:“阿姐,没有你做的好吃。”
“有眼光,回头你想吃什么告诉阿姐。”
沈玉姝朝他眨巴眼,小机灵鬼会说好话哄人了。
四盘菜吃个精光,结账花了三百三十文,城里物价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