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命拜见魔君!”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这位年轻人正是姒熙之子,姒文命,人们更愿意称他为大禹。
易云川几乎不敢相信,那个二十年前还稚嫩的小殿下,如今已成长为治水的中坚力量。
“魔君,请您继续。”姒熙希望大禹能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殿下,息壤遇水而长,确实能加固河堤,堵塞水流,但这违背了天道循环的规律。”
“此话怎讲?”姒熙的眼中充满了疑惑。
易云川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天道循环,万物生长,皆有其自然规律。息壤虽能一时堵塞水流,但长远来看,它破坏了水的自然流动,违背了天地间的平衡。治水之道,应顺应自然,而非强行干预。”
姒熙沉思片刻,然后缓缓点头:“魔君之言,令我茅塞顿开。禹儿,你可有所得?”
大禹恭敬地回答:“父亲,魔君的话让我明白了治水的真谛。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与之对抗。”
易云川看着这对父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幽都的未来,或许就在这代代相传的智慧中,悄然改变。
易云川的声音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沉浸在治水幻想中的姒熙。他的话语如同利剑,直指问题的核心:“殿下,水流自有其道,河道的本意是顺应自然,而非人为干预。水患之祸,多因天候异常,雨水失衡,加之河道砂石淤积,河床狭窄。殿下使用息壤,无异于火上浇油,助长洪水之威,岂非顾此失彼?”
姒熙如同被醍醐灌顶,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那么,我们应当拓宽河道,开辟新流,以分流洪水之力!”
易云川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设法调控雨水,以绝后患。”
姒熙眉头紧锁,疏通河道尚在能力范围之内,但如何减少天降之雨,却让他陷入了沉思。
“殿下无需忧虑,河道之事,交由你来处理,至于控制雨量,我自有计策。”易云川语气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姒熙将一袋息壤交到易云川手中,那小小的沙土,承载着治水的希望与重任。易云川凝视着息壤,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
不久,姒熙做出了周密的部署,与易云川一行人告别,踏上了各自的征途。
修瑶目送着哥哥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不舍:“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哥哥,你一定要保重。”
易云川轻抚修瑶的肩膀,眼中满是鼓励:“殿下心怀天下,胸怀大志,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
祝融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魔君,接下来去哪?”
易云川目光如炬,坚定地指向东方:“东海龙宫!”
修瑶和祝融的眼中闪过惊愕,仿佛易云川的话语是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他们的心海翻起了巨浪。
“你这是疯了!”祝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可置信,他以为易云川在开玩笑。
易云川却无动于衷,他的眼神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要掌握雨水的奥秘,我们必须找到东海的老角龙敖广。”
“但我们是幽都的子民,东海可是帝俊的领域。”祝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对未知的恐惧。
易云川轻轻抚摸着腰间的铃铛,他决定独自踏上这段旅程:“不,这次只有我一人前往。”
他转头对祝融说:“你留下来,帮助姒熙,保护好修瑶。”
话音未落,易云川已经御剑而起,化作一道青色的流星,划破夜空,消失在天际。
修瑶站在原地,她的嘴唇被咬得白,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沉默如同深海中的暗流,涌动着不为人知的思绪。
东方微光初露,易云川乘着晨风,掠过百里之遥,最终在一片葱郁的林海中悄无声息地降落,藏匿于一棵参天古树的茂密枝叶间。
他的目光穿透树梢,锁定了下方一位身着粉裙、金钗满头的女子,她的举止鬼祟,四处窥探,似乎在寻觅着什么秘密。
易云川轻巧地落在女子身后,带着一丝无奈的叹息:“我就知道你会跟来。”
女子惊愕地转身,正是修瑶,她尴尬地低下头,不敢直视易云川的目光。
“祝融那家伙,不是让他看好你吗?”易云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责备。
“夫君,不怪他,是我坚持要来的,你知道,他最怕我了。”修瑶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辩解。
易云川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在无声中接受了这个事实。
修瑶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她紧紧握住易云川的手,笑道:“我都听你的,不会惹事的。”
易云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面对眼前这个百依百顺的女子,他实在无法硬起心肠拒绝。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踏上了通往东海的旅途。
喜欢回舞九天请大家收藏:dududu回舞九天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