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春
"并不熟悉,仅仅是模糊记得曾在
"后世
"史书上见过其名讳。
"启禀陛下,周巡抚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初授山西洪洞知县,因政绩斐然先后升任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督查院左都御史,任内多次巡按辽东,并最终于万历四十六年被擢升为辽东巡抚。。
"简单思索片刻过后,司礼监掌印便是小心翼翼的说道。
"经验丰富呐。。
"闻声,朱由校便是轻轻点头,但神情却没有太多变化,毕竟仅从履历来看,实在难有更多了解。
但很快,朱由校便是意识到了什么,近乎于有些急切的追问道:
"萨尔浒之战过后,周巡抚仍在辽东任职?
"此时的朱由校,再也不复刚刚的淡然,眼眸中满是愕然。
在去年春天结束的萨尔浒之战中,除却由李如柏率领的右路中军因行动迟缓的原因侥幸得以幸存,余下三路大军皆是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京师,满朝皆惊,就连幽居深宫二十余年不问政事的万历皇帝也拖着病体,亲自做出批示。
战后,作为此战主帅的辽东经略杨镐当即被朝廷拘押回京,改由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一职。
按理来说,朝廷经历如此惨败,作为辽东战场彼时仅次于经略杨镐的二号人物,周永春纵使没有被论罪下狱,也免不了被罢官回乡的下场,为何仍然能够在辽东任职?
"陛下,奴婢愚钝,不敢多加置喙。。
"事关重大,王安虽是司礼监掌印,却也不敢胡言乱语,遑论彼时他不过是太子朱常洛身旁的随侍宦官,自是不清楚这其中的
"弯弯绕绕
"。
但不待朱由校面露失望之色,王安便从案牍另一侧,轻轻拿起了几封略显枯黄,有些褶皱的奏本,将其递至朱由校身前,轻轻道:
"陛下,这些分别是周巡抚战后自辩的折子及朝中巡按御史调查过后的折子。
"
听得此话,朱由校先是一愣,随即便面露赞赏的朝着王安点了点头,不愧是宫中老人,这心思实在是细腻。
深吸了一口气,朱由校便是略有些激动的翻开了眼前的奏本,他内心隐隐觉得自已怕是即将揭开一桩隐藏于历史长河中的
"悬案
"。
但约莫小半炷香过后,随着奏本被缓缓闭合,年轻天子朱由校的脸上写满了错愕之色。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在
"萨尔浒之战
"中作为辽东二号人物的辽东巡抚周永春竟然对经略杨镐的作战计划,公然持反对意见,甚至不止一次上书万历皇帝,诉说其中隐藏的诸多隐患,只可惜始终未能得到万历皇帝及朝中大臣的重视。
除此之外,在
"萨尔浒之战
"中,周永春虽然不赞同杨镐的作战计划,但仍是一丝不苟的完成了后勤任务,保证了大军需要的粮草辎重。
正因如此,辽东巡抚周永春在
"萨尔浒之战
"结束过后没有受到朝廷的半点责罚,依旧担任辽东巡抚一职,并开始与熊廷弼搭档。
"人才啊。。
"
待到清楚了辽东巡抚周永春在萨尔浒之战过后,依旧留任的始末过后,朱由校便是忍不住感慨,清瘦的脸颊上写满了惊喜。
因为知晓眼前天子对于辽镇的重视,司礼监掌印犹豫再三过后,终是小心翼翼的补充了一句:
"陛下有所不知,自熊经略到任辽东之后,已然连续两次上书朝廷,替周巡抚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