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城。
征北大军大获全胜,进军阴山以北,控扼漠南的消息,已经传入京师,得到了证实。
一时间,在好些日子里,整个北京城都陷入到狂热的气氛之中。
王师大胜,收复旧地。
没有什么比这等事情,更值得庆祝的了。
而在朝中,也已经开始议论着该如何封赏征北大军有功文武官员的事情了。
又是一日朝会。
新皇帝真的比先帝更加勤勉,基本上除了刮风下雨,按照阻值停罢朝会,之外的日子必然是一次不缺的在文华殿朝会,在皇极门御门听政。
又是月中十五。
按例,宫中要进行朔望朝。
文武百官于皇极门参朝。
而一般而言,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大多数都是礼节性的朝会,在这些朝会上也不太会讨论比较重要的事情。大多都是敲定一些旁枝末节的政事。
唯有在每日都要进行的日朝,只需要有事各部司官员到场的早朝和午朝,才是真正议论军国大事的时候。
因此。
今天京中的官员们,在用过早膳后,才心情轻松的赶到宫中,按照各部司官员站班位置站定,静静的等待着今日的朔望朝结束,回到衙门里熬过了点,就可以三五成群与好友在城中寻一家酒楼、饭馆相聚。
待各部司衙门官员站定。
内乌龙桥上持鞭校尉鸣鞭,皇极门广场渐渐安静下来。
皇帝的御辇仪仗也自宫中三大殿而出,扈从着皇帝到了皇极门下。
因为是朔望朝,朱载坖今日本该要穿戴冠冕服。
但当皇帝的身影出现在皇极门下的皇台前,站在文武百官前列的高拱却是双眼一缩。
因为皇帝竟然只戴着朝天翼冠,身着常服,神色从容安然的坐在了御座上。
容不得辅疑惑皇帝为何会忽然不讲礼节规矩,一反常态。
依旧留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吕芳,已经是上前开口高呼。
随着吕芳开口,也预示着今日的朝会正式开始。
同样是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时候就该是各部司官员,依照在朝中位次先后,出班奏事了。
但不等有人出班请命奏事。
便见御马监提督太监冯保,已经是从另一边站出来,手中捧着一道早已草拟好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褒有德,赏至材,持国秉政,赏罚分明。征北大将军骁勇忠正,宣威明恩,守节乘谊,平复河套,驱逐寇贼,明德有功,以安社稷,朕甚嘉之。追其祖晋昌平侯,食邑三千户,食实千户,征北大将军严绍庭,进太子少保,授资善大夫,勋正治上卿。”
皇极门广场,好一片寂静无声。
唯有冯保那洪亮的声音,传递向远处,在广场上回荡着。
而先前早有过议论,知晓内情的如高拱等人,更是眉头夹紧。
按照原本他们在文华殿朝会时与皇帝议论的结果,是如今至多晋封严家的爵位,而不对严绍庭做实质性的封赏。
可现在皇帝却是一改当初商量好的决定,忽然要给严绍庭进正二品的太子少保,这可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几人的眼神,开始无声的交流着。
如今关外的事情,朝中也基本已经知晓。
征北大军这一次可不光光是有复套之功,还一举进军阴山以北,将漠南的蒙古人赶到漠北乃至更西边。更不要说龙虎大将军严鹄,作为征北大军的前锋将,率轻骑追逐贼子于大漠草原,斩获无数,更是生擒无数贼。
这一次征北大军最新的奏报,已经写明了正在班师回朝,将要携带这些贼一同归京,要在京师来一场献俘大典。
这一笔笔的功勋,可谓惊天骇地。
大明朝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这等大胜仗了。
如今皇帝加封严绍庭为太子少保,这不过是虚衔。
等大军班师回朝之日,定然还有封赏。
一瞬间,高拱等人就明白了皇帝的算盘。
这是要在大军回朝前,给严绍庭抬高官阶,一旦等他们真的回来了,那就是实封官职了。
太子少保已经是正二品的虚衔了。
而资善大夫和正治上卿也同样是正二品的散阶和文勋。
等严绍庭回来了,在朝中献俘,皇帝再实封于他,那就只能用六部九卿的位子来赏赐了!
就在高拱头疼自己这位皇帝学生独宠严家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