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能是伊甸的满意分配让大家暂时找不到战争的借口,也可能是研究武器生产需要一段时间,总之自那以后并没有出现新的武装冲突,大家还是和往常一样,专心琢磨下一顿饭怎么才能吃饱吃好。
几支迁徙队伍最终在伊甸北方的一片草甸会和,所幸这次准备工作充足,并未有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情况,但继续穿越死区时依旧遭受到了不小的考验,突如而至的沙尘暴把一部分没分配到面罩的难民活活用沙灌死,一些因为劳累而跟不上大部队的人也在沙暴中失踪,等孤城找到他们时,大多都已经成了干尸。
还有不少人出现了被陷在流沙中的情况,二人也只能寄希望于接了订单的8号尽快修出一条公路来,虽然他们的工作速度实在令人着急。
最终5万多跟着从东部迁徙的人,有差不多5万抵达了伊甸,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受了伤或生了病,但至少还活着。
各个避难所也送了不少人过来,只是这些人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就是能力一般的普通打工人,看来不打算举家搬迁的中大型避难所们只是把这里当成了疗养院一般的存在,或者是派些人过来把地盘占住。
维达等高层也没少干小动作,虽然表面上还算配合,但私下里总是暗中扩张自己的势力,不过孤城也留了一手,始终没把远程控制器交出去,维达也不想撕破脸,因此表面上的和谐至少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重建初期的伊甸大小事务不断,但是修个水管就能吵上半天——伊甸内的流动水源需要用于维系生态系统,多出来的水也只够饮用,因此工业用水仍然需要从外面引。
于是101号提议从伊甸南部的海域取水,这样距离最短,为此他们还主动献上了海水淡化技术,为的自然是利用伊甸对海水的依赖来提高沿海避难所的重要性;14号则希望水管和供电线路修在一起,这样能给电线多一层保障,从而稳固他们的地位;8号的施工队则明里暗里地表示要把管道修得长一些,这样他们就更有机会从中克扣了。
这还只是伊甸诸多事物中的一环,更多的例如城区规划、资源分配、人口调节、环境治理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务亟待解决,方舟更倾向于把这堆事都扔给维达干,维达也的确是个天生的工作狂,她很乐于对每件事都巨细无比地调查并决策,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强调和彰显自身权力的重要手段,故而也乐此不疲。
从某种程度上说,孤城也是类似的人,她总要关心每一件事的进展,以确保局势不会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倾斜,但她却没有维达那样的权力和势力,于是总会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好在她身边还有方舟,虽然对具体的情况不算了解,但方舟总能敏锐地抓住关键点,譬如对伊甸的态度上,孤城其实只需要保证对伊甸所属权分配的掌控就足够了,维达又不是个神经病,即使没人监督她也不会刻意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孤城听从了方舟的劝告,但她总闲不下来,于是时隔多年再次操起了旧业。
“数据收集得差不多了,”孤城把仪器收好,“简单整理一下就可以回去了。”
“现在就走?”
“数据分析还需要一些时间,画设计图也是很麻烦的工作,以及勘测中心的学生还等着我们回去上课;还有钢筋、水泥之类的建材最好也提前订购,最近几年大兴土木的地方不少,要是晚了……”
“过来点儿。”
方舟忽然走到孤城的身后,一把将她拽到在沙滩上,自己也跟着在一旁躺下,末世的海风并不清冽,反而总夹杂着死亡和危险的气息,但比起死区令人绝望的干燥热风,至少清凉的海风还能起到一些抚慰人心的作用。
“算上我们在路上的那一年,距离我醒来已经过去5年了,”方舟把双臂张开,在沙滩上摆了一个“大”字,“比起一开始那副人类快要灭亡的景象,现在的情况可要好太多了。”
“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孤城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那就把事情交给后来人嘛,至少世界没有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坏,这就足够了,”方舟偏过头,静静地看向孤城的脸,“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在一起。”
孤城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没关系,许多事并不一定要用语言表达,她看向天空,今天的天气比以往的任何一天都要好,透过灰黑色云层的缝隙,她甚至第一次看到了纯净的湛蓝色天空。
世界变得比过去更好了,而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