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容主要是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这些知识都是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清晰明了地记下重要的知识点。
虽然还是十六岁的脑子,但尚雅的解能力倒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做完这个章节的题目,等到对答案后就研究起错题,不管是粗心大意导致出错还是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所致,再详细研究一遍也能够查漏补缺。
看见书本上的笔记,尚雅就稍微松了一口气。
现在数学课也刚好是讲到这里。
下一个章节就是她最痛苦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尚雅记得很清楚,直到高考她都没有弄明白这三个函数;幸好她们那年的高考没有考到这个知识点,否则她在考场上就是两眼发黑的状态。
不过她已经决定了选科了,也不知道高考的科数学和文科数学会不会存在这个方面上的不同。
尚雅也不敢松懈,暗自下定决心等老师讲到这一章节时要认真听讲。
还好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做题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就到了下午五点。
尚雅依然是去饭堂吃完晚饭,先回宿舍洗完澡,就到教室开始学习。
距离晚自修还有一小时,她想了想就决定在这个时间段先看看化学课本前两章。
相对于语数英政史地这六科作为经历了高三魔鬼复习的高考科目,在文分科后她就没有再接触过化生三科。
既然以后要改选科,现在就应该要将重点也转移过来。
依然按照下午学习数学的节奏,尚雅就先啃下了课本上的知识。
她们是从初三才刚开始学习化学,并且学的也是一些易懂的知识点,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涉及到的概念也就是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方程式和化合价这些知识。以尚雅现在的解能力还是很容易复习明白的。
所以相对来说,化生三科是以化学的复习难度最低。
只可惜她现在手中没有初三的化学课本,直接跳到高一化学必修一为复习的的跨度还是有些大的。
尚雅沉下心思,认真看起来。
书本上的很多知识点看着是很熟悉,记忆中明显是有过这个内容,但再深入回忆这个知识点对应的具体内容就有些为难了。
她只能一点点捡起来,自己摸索研究着学习的方向。
即使是十多年前学过一遍,现在再学还是很吃力的。
在她认真学习的时候,就突然感觉有人在旁边坐下,然后凑过来向尚雅问:“尚雅,你做完数学卷子了吗?借我看看。”
女生是尚雅的同桌。
尚雅听见她的话就一边从抽屉里翻找着她所说的数学卷子,一边回忆着。
她的高一同桌叫什么名字?许久才从遥远的记忆中挖出来一个名字,陈洁。
之所以还能记得高一同桌的名字,完全是因为英语书上也有一个名叫chenjie是女生,中文翻译就是陈洁。
关于高一同桌陈洁,尚雅的印象也同样是停留在高一。
分班前她们的关系貌似挺不错的,直到文分班,尚雅选了文科,而陈洁去了科班,后来也就变成了在路上遇见会点头打招呼的普通关系了。
在尚雅的记忆中,大部分关系还不错的同学在分班之后都会渐行渐远,然后成为彼此生命中微不足道的过客。
第一次月考成绩
尚雅悲剧的发现,因为沉浸在复习的高潮中,她还没有完成数学卷子。
她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老师,看起来很像体育老师,但教学水平很高。在分班之后,这位数学课组长林老师就去教科的实验班了。
和教学水平成正比的,就是林老师是一个幽默且严厉的老师。
虽然他很幽默,但对于学习这一块就抓得很严厉。
如果没有按时交作业,绝对会被逮去办公室站门口。
致诚中学的老师都狠抓学习。作为一个小城市里的高中,每年高考大概也就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过本科线,这还是大部分人卷生卷死的结果;如果老师不严抓学习,小城市的孩子的出路就是进厂打工。
数学老师的大刀悬挂在头顶,尚雅只能先将正在做的练习题收起来,然后拿出还是空白的数学周末作业卷子认真做起来。
如果是在以前,在距离收作业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她会很敷衍地胡乱填上一个答案来暂时应付林老师的检查。对于高中生来说,大家都会这样做,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过现在她是决定要好好学习了,就决定要好好做每一道题。
因为今天已经复习过数学必修一的前面两个章节的知识,她几乎是将基础的知识点生啃下来的,现在这版数学卷子的知识点也主要是已经学过的前面两个章节,还有一些初中的考点,都并不算很难。
等到晚自习的铃声响起,语文课代表在前面分发着卷子,尚雅才将还剩下两道选择题、四道填空题和后面的大题的数学练习卷放回到抽屉里。
有时候林老师会在随堂练习的时候过来巡逻,所以还是将没做完的数学卷子收起来比较好,免得被林老师发现她还没做完周末作业。
前面的同学将语文随堂练习题传下来,尚雅拿了三张,一张她的,一张陈洁的,一张给陈洁左边的同桌杜恒,然后将剩下的卷子传到后面。
语文随堂练习是由三篇阅读解题构成,都是选择题,做完后就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等到七点半就将答题卡交上去。
阅读解的选择题是她的弱项,即使高考结束十年她都还记得她的高考语文阅读解选择题错了两道的痛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