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陆斌也不懂这方面的事情,前两年带着火枪队干仗的时候,都是自带干粮,哪里有匪哪里钻的,一点儿这方面的经验也没有。
所以,陆斌把杨慎给带着。
肃宁县县令,本是浙东嘉兴府人,因为杨廷和运作,这人现在去了离老家很近的一处上县为官。
那人高高兴兴就去了京城,准备等年后,将县中县务上报之后就直接坐船南下。
所以目前在肃宁县的官员,最高的,应当就是县中县丞。
但,这个人估计也管理不了所有的事情,这个县丞只不过是县令之外官职最高的人,为正八品官员。
一个县内,管理大小事务的,有数人。
有品级的,除开县丞之外还有主簿。
而无品级未入流的,则还有典史。
这些是官,另外又有各种吏员,例如捕快的头头,知县上任之后自己招揽的师爷之类,此一类人,亦在县中有一定话语权。
而在衙门之外,又还有当地士绅,族老族少之类,大族小族皆有,互相之间也盘根错节,互相有利益纠葛,但他们在县里,占据重要地位。
总之,这些人员关系复杂的很,一般人,连厘清其中关系,都很困难。
陆斌想着这些听闻来的事情,一部分来自于后世,一部分则来自于自己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真实不虚的见闻。
交接好第一步的手续,孟智熊与钱六选了一处最近的卫所进行驻扎。
补给问题没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地方,明朝虽然已经很烂了,但不至于烂透。。。。。。至少离京城如此近的地方,不会。
卫所的屯田可以保证士兵吃饭问题。
陆斌与杨慎二人则不与军卒一同去驻扎之地,而是挑选了五个班组以作护卫,直接进了城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斌的行军路程因为是他自己定下的,所以并没有太多人知晓。
但他受伤,兵部尚书杨一清的文书是真,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印也是真,更不必说,他怀里还揣着圣旨。
朱厚熜那厮为了防止陆斌被人误会,更害怕他被一些有心人所中伤。
就出兵剿匪这么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他足足给了七卷圣旨,其中就两张有字,另外五张都是空白页家印玺章盖的那种。
两张有字的,自不必说,都是关于陆斌出征事宜合法性的解释。
但那五张空白页,就完全是朱厚熜给自己留的政治后手以及随机应变了。
要知道,这空白页圣旨可是具备当前时代的法统正理的,能直接代表皇帝,因为帝王之印就盖在上面!
有这个玩意,他陆斌完全就能玩一把指鹿为马的把戏!
呵呵,他还真信任自己,丝毫不考虑行军囊装下装不下的问题。
这件事,陆斌对谁都是保密。
最防备的就是老杨。
杨慎这厮若是撞见了这事,说不得现在就得回京城,来一波哭宫门,死谏,撞柱之类的把戏。
原本历史里,这厮就干过这种不要命的买卖,差点儿死在贬谪的路上。
“小官肃宁县丞,张濂,见过两位大人,不知两位大人携军来本县,有何贵干啊?”
一个颇显趾高气昂的声音响起,一下子叫陆斌回过了神。
只见得,一头戴官帽,腰缠乌角带,脖挂暖耳,身穿绿袍,上纹黄鹂,鹌鹑等飞禽的中年男人,颇为趾高气昂的杵在那儿,用一种睥睨与藐视的目光看过来。
喜欢大明:嘉靖是我哥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明:嘉靖是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