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蹲在田边,呆呆的望着垄上已经芽的稻谷。
一时间,什么熊掌蜂蜜,统统不重要。
这才半天时间,刚撒下去的种子,就芽了?而且好像还在以肉眼可见的度成长着是怎么回事。
真就要一天芽,三天成苗,五天出穗,七天开花,十天收获的节奏?
究竟是异世界植物不讲究基本法,还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叶清缓缓思索着。
种子,本地货;土,本地货;水,也是本地货。
只有自己和工具不是本地的。
理科生的习惯在这一刻突然闪光。
拿出一根又直又长的木头,一块石头和一把藤蔓,运用熟练的技巧制作了一把石锄头。
然后在空地上选了两个相距五米左右的位置,一个用石锄挖地,一个用宝具挖地。
同样地,种下月星花的种子,然后覆土浇水,静待展。
做完这些事,简单收拾了下,解决晚餐,期待着第二天的变化。
翌日清晨,叶清来到屋后的田亩,观察稻谷的变化。
昨天芽的种子,已经展成幼苗,长出了一两片小小的幼叶。
一边的月星花,也破土而出,一个出了幼芽,一个已经长出了幼苗。
果然,使用宝具耕种,会让种子更快成长,对照实验第一组,成功。
接下来两天,叶清还实验了用宝具浇水与否,甚至是完全手搓凿制工具,不让宝具有任何的参与等各种情况,最终得出结论。
在耕种的过程中,宝具的参与量越多,植物的生长度越快。
“效率+oo。”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成果也会提高?”叶清摸着下巴,口中念念有词。
这玩意真的是个神器,什么某坷垃比起它差远了好吧。
不断实验的这几天,几垄稻谷可是一刻都没有停下生长,秧苗已经基本育成熟,准备开始出穗了。
确定了宝具对作物生长的正向作用,叶清猜测,宝具应该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数量。
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叶清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法,对每一个植物进行培养,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观察和记录上,原本已经变得相对丰富的饮食结构,也被简单的浆果,和容易获取的肉类代替。
普通工具栽种的植物,除了比宝具栽种的长得慢,也更容易造虫、病害。
那几株常规栽种的月星花,只有一半顺利的开出花朵,其余的,都早早的蔫巴了。
反观宝具栽种、浇水的月星花,似乎是突破了物质守恒一样,每一棵种子都开出了花朵,甚至花盘更大,花叶更挺。
同样的优势,出现在了稻谷的身上。
作为野生稻种的苦稻,本身矮小低伏,穗粒干瘪。
可叶清种出来的,个个挺拔傲立,稻穗上满满的全是谷子,和之前的母本看上去几乎不是一个品种。
宝具幻化成镰刀,叶清仔细地收割、拍打脱粒,又用观星竹编制了晒谷子的席子,趁着阳光正好,准备好好晾晒一番。
产出比很高,但奈何原本的种子数量很少,所以总的产量也不大。
留出一部分作为口粮,剩下的,叶清准备全部再次播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