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请到他们家的,也不会一直厚着脸皮在这里,得了吃的就欢欢乐乐地离开了。
“哈哈哈,真是过意不去,我来晚了”,三叔公家的大伯母孔氏,是个性格爽朗的微胖妇人,人到声先到。
“不晚,宴席下午才开始”,陈氏笑道。
“哎哟,这厨房可真宽敞啊”,孔氏一进厨房,就发出惊叹声。
新厨房在李青禾的要求下,原来的扩大了一倍不止,一个灶台可同时放四个锅,炒菜的,煮饭的,熬汤的还有烧水的。
靠墙一个架子上除了碗筷,还放了许多调味料,不说酱油陈醋,竟还有白糖这种精贵玩意儿,一般的农家可用不起这些调味料呢,看来这二伯娘家真如别人说的发家了。
在架子对面挨墙放的还有一个两米长的案板,平日里在上面切菜揉面什么的,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现在放着一大盆猪肉和十几只鸡,地上箩筐里还有一扇排骨,孔氏看着啧啧称奇。
话不多说,戴上陈氏给她拿得围裙,就开始剁排骨切肉。
她手脚麻利,手起刀落,一扇排骨没一会儿就都被剁成一寸左右,接着是杀鱼,鱼是早上在村里有鱼塘的人家买的,这会儿还活蹦乱跳,她捉起一条按在地上,用刀柄一敲,鱼就晕了过去,然后刮鳞去内脏,三两分钟就一条。
李青禾看得目瞪口呆,这是人才啊,便扯过她奶奶问:“若是让这个大伯母去我们铺子干活,可会乐意?”
陈氏瞥了她一眼:“之前我也不是没想到她,她是专门给别人做宴席的,一天就要一百文钱,八百文钱请她怕是有些困难,所以就没找她,而且她的大儿子有出息,是春风楼的大厨,让她来我们铺子不合适。”
李青禾一想也是,虽然春风楼可能并不把他们禾食记放在眼里,但好歹也是同行,听冬至说,春风楼的大厨月银起码有五两。
压收拢人才的心思,李青禾继续去帮着洗菜。
快到午时的时候,才陆陆续续有客人来,李青禾跟小武端茶的端茶,拿瓜子的拿瓜子,让可客人们先喝会儿茶聊聊天。
作为家里写字最好看的人,小文当仁不让地坐在堂屋的八仙桌上,记录客人们的礼钱,这些人情以后还是要还的,所以得记着。
小文抿着嘴一脸认真,还一笔一划地把客人的名字都写好,好在农村人起名字都是些简单易写的,有些老大爷站在旁边看直赞叹,“小小年纪写字就这么好看。”
其实他们大多数不认字,只是敬畏会写字的人,由衷地赞叹一下。
“哼,我家承安六岁就会写字了”,何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来的,听到大家都称赞小文,十分不屑地看了一眼。
堂屋里突然鸦雀无声,今年李承安中了秀才之后,让她很是出了一把风头,谁见了都得恭维几句。这让何氏飘了起来,看谁都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时间依旧,众人也不是很乐意追捧她了。
这会儿怎么说也是人家是主她是客,尽管自已时秀才的奶奶,那也该收敛着些啊,众人也不知道如何搭腔。
坐在一旁的李屯也觉得自已的婆娘整日耀武扬威,真给他丢人,瞪了她一眼道:“你先回去,吃饭了我让人去喊你。”
“我又怎么了,我说得不是吗?”何氏不服,想要反驳一下,但是看到丈夫的脸色越来越差,声音便低了几个度,一看这么多人,丈夫也不知道给自已面子,一时觉得恼羞成怒,嚷嚷道:“真是学了几个字就在这里摆弄,有什么好看的。”
说完就扭着腰走了。
李青禾对着她的背影翻了一个白眼,要不是人多,这么多长辈,她都想怼几句了。
好在小文并不受她的影响,该写啥写啥。
到了午时,猪肉店的老板娘也来了,同来的还有贺氏。
李青禾赶紧迎了上去,笑道:“张婶子,贺婶子,你们怎么一起来了?”
“哈哈哈,真热闹啊,我们路上遇上的,一聊才知道她也是来你家,便同路了呗”,老板娘依然这么爱笑。
“是了,杏儿本也想来的,可奈何她现在月份大了,便托我给你门送些礼物”,贺氏两手各提着一盒礼品。
李青禾把他们往堂屋里请,“来不了就来不了了,还送什么礼物,先进去喝口茶坐会儿吧。”
老板娘跟贺氏都没在乡下生活过,对乡下感到十分新奇,喝了茶也不愿意坐着,想要出去逛逛,李青禾便麻烦冯婆子的二儿媳帮带两人出去看看,她还要留下来招待客人呢。
林义
等到申时过半的时候,刘氏就已经把菜都准备好了,陈氏跟方桃便招呼众人落坐准备开席。
今日这席位八菜一汤,虽然没有那天李承安成亲时的那么丰盛,但是分量十足,每碗菜都满满当当的,在乡下也是顶好的了。
何氏又要作妖,扒拉了一下排骨,不屑道:“还以为开铺子挣了钱能有多大方,还不是抠抠搜搜的。”
同桌的也不答她的话,就连两个儿媳和李青莲也只低头扒饭。
“爱吃吃,不吃滚”,这话恰巧让路过的陈氏听到了,立马呛了她一声,真是能得她,来别人家吃饭还挑三拣四。
堂屋主桌上坐着几个李氏的叔公长辈,李屯也坐在那里,听到这边的动静就看了过来,警告地看了一眼何氏。
何氏本想还击一下陈氏,但也瞧见了李屯的眼神,只哼了一声,低头安静吃饭,她虽然在外耀武扬威,在家还是有些惧怕她丈夫。
李青禾看了大房这一家人,发现没有看到那个新婚的堂嫂和李青兰,便好奇地问了一下陈氏。